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曹操喊我去盗墓> 第四百零三章 从山体中钻出的青铜(4000)(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四百零三章 从山体中钻出的青铜(4000)(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笔趣阁ddxsku起点文学雅文小说南派三叔81中文网
  听到诸葛亮的话,吴良自是立刻抬头向头顶上方望去。

  他看到了一抹金黄的色泽,那是一条自洞穴顶部的山体内延伸出来的大概三寸长的一根略有些弯曲的金属条。

  这根金属条大概只有吴良的食指那么粗。

  末端逐渐变得纤细起来,看起来就像一条从山体中长出来的由粗而细的小尾巴。

  “公子,此物可是黄金?”

  看到金属条上呈现出来的金黄色,于吉那双老眼当即亮了一下,连忙一脸希冀的凑过来问道。

  “不好说。”

  吴良不置可否的道,随即又对典韦说道,“典韦兄弟,劳烦你将我举起来,我要靠近一些进行查验。”

  “诺。”

  典韦应了一声走上前来。

  如此一弯腰一起身的功夫,便已经轻而易举的将吴良扛在了肩膀上面,使得吴良的天灵盖几乎快要顶住洞穴顶部的岩石。

  众人早已对典韦这异于常人的怪力见怪不怪,自是没什么好震惊的。

  而吴良也是立刻开始仔细查看那根金属条的情况,如此多看了两眼之中便已经得出了结论,极为确定的对众人说道:“这不是黄金,而是寻常的青铜。”

  其实很多人对青铜都有一些误解。

  基于“青铜”这个名称,不少人便会自作主张的认为青铜便应该是青色或绿色的。

  但实际上,刚刚炼制出来的青铜是金黄色的,色泽与黄金极为相似。

  也正是因此,青铜在古代一直被称为“金”或是“吉金”,而也是基于这样的称呼,后世考古界对于汉朝朝廷一言不合就“赏金几千金”、“家屯几万斤黄金”的记载一直存在另外一种猜测,那就是汉朝朝廷赏赐的“金”未必是黄金,那些“家屯几万斤黄金”的土豪拥有的也并非是黄金,而可能是青铜。

  这种猜测其实也并非没有道理。

  毕竟后世考古界发掘的汉墓,的确没有发现过可以以“万金”作为计量单位的陪葬黄金,就连吴良穿越之前已知的发掘黄金数量最多的“海昏侯墓”,后世考古专业也仅仅只是在墓中找到了一百多公斤黄金,着实与历史文献记载中的“家屯几万斤黄金”相去甚远。

  原本,吴良也觉得后世考古界的这种推测有些道理。

  直到吴良亲自参与了梁孝王墓、广川王墓与海昏侯墓这三座汉墓的发掘之后,这种推测才终于被推翻。

  作为亲历者,他可以很肯定的说,“家屯几万斤黄金”在汉朝的那些个诸侯王爷那里,真心不是什么稀罕事。

  而后世考古界之所以没有找到那些黄金。

  主要是因为历经两千来年,汉墓基本上都被盗过了而已。

  吕布盗过,曹老板的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盗过,再加上屡次改朝换代,就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蟊贼肯定也光顾过,而且恐怕不止一次、不止一拨人光顾。

  以至于到了后世,考古专家们基本上连喝汤的份都没有了,能找到一些遗漏的边角料都可以算是运气爆棚。

  反正梁孝王墓、广川王墓和海昏侯墓中的黄金是怎么没的,没有人会比吴良更清楚了。

  就连海昏侯墓为何沉入水底,又为何多给后世留了一些边角料,使其成为后世考古界发现黄金数量最多的汉墓,吴良亦是一清二楚。

  也是因此。

  吴良更清楚的是,他和瓬人军真心不适合在历史上留下姓名,就叫他们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就完全可以了。

  而曹老板作为最大的受益者与指示者,这口锅也理应由他来背,反正吴良不背。

  又想的有些远了。

  吴良连忙晃了晃脑袋回过身来。

  却听于吉接着又有些不甘心的问道:“公子,就算这是青铜,恐怕也不可能是普通的青铜吧,否则色泽又怎会如此新鲜?”

  “老先生果然有些见识,这次总算说到点上了。”

  吴良赞许的看了于吉一眼,点头道,“青铜是一种极容易受到侵蚀的金属,因此我们平时见到的一些上了年份的青铜器,通常都会有一层青灰色或青绿色的氧化层,基本不可能保持青铜刚刚炼制出来时的金黄色。”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