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革宋> 第33章 包围圈(一)(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3章 包围圈(一)(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
  

  等听完了安排之后,铁鹰就让人去向郝仁禀报,想求见一面。等到了当天下午,有使者前来见铁鹰,要他现在跟着去见元国国主郝仁,铁鹰连忙随使者出发,到了郝仁的办公地,就见一众文武人员从里面纷纷走出来。

  那些人都穿着对襟的衣服,这是用汉语叫做‘制服’的东西。铁鹰也弄不懂汉字,只是觉得这些衣服看着就很华丽的样子。军人的上衣都更长一点,更像是某种长衫。文官的上衣就短一些。另外军人的裤子大腿加宽,很方便骑马。

  看着这些元国贵人,铁鹰忍不住想,这里面又有多少是和今天上午那位蒙古统领一样的放牛娃。众人离开,使者带着铁鹰进了办公室,办公室里面此时也是空荡荡,只有上面的玻璃窗照进的阳光映照出一些还未散去的烟卷的烟雾,而郝仁也叼着一根抽了一半的烟卷,正在给秘书递上的文件上签字盖章。

  抬头看了走进的铁鹰一眼,郝仁问道:“何事?”边说边继续签字盖章。

  “王爷……”铁鹰突然觉得有些说不清的不安起来,他迟疑片刻后才继续说道:“王爷,我想问问我们若是参战,有没有……战利品可分。”

  元国大汗亲军虽然地位很高,现在甚至开始顶替了早就衰落的却薛军,但是这里毕竟是郝仁的地盘。便是却薛军也不敢和一位孛儿只斤家的国主炸刺。便是不会被杀,挨了鞭子那只能认了。

  郝仁本在浏览文件内容,听到这话他叼着烟卷抬起头,眉头已经皱起。“没人告诉你们,你们有军衔么?”

  铁鹰鼓起勇气说道:“回禀王爷,统领已经说了。不过我此次来是奉命打仗,若是不能对部下说清楚战利品怎么分,也没办法鼓起他们的士气。”

  听到这些,秘书都抬起头看向铁鹰。秘书听得出,铁鹰的那点迟疑只是担心元国郝仁大王势大,而不是觉得自己说的不对。而这么土包子的话,在元国朝廷里面很久没人敢说得这么理直气壮了。

  郝仁倒是觉得有点怀旧,二十年前伐宋的蒙古军里头也是这么鼓动的。在这样的鼓动下,蒙古军也曾经一度看着如狼似虎。在赵嘉仁带领的那些从来不讲战利品分配的新宋军面前,蒙古水军首先崩溃了。在赵嘉仁领军反攻之时,为人清廉,讲求纪律的伯颜大帅下令蒙古井然有序的从长江以南撤退到长江以北。

  弹了烟灰,郝仁又抽了一口烟。他对于当下蒙古大汗金帐的水平有了更多直观感觉。一千多年前,荀子在《议兵篇》里面讲。

  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是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焉涣离耳,若飞鸟然,倾侧反覆无日,是亡国之兵也。兵莫弱是矣,是其去赁市佣而战之几矣。

  铁鹰传达出的信息中,蒙古军大有亡国之兵的尿性。至于郝仁现在的敌人,就强很多。

  荀子说,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是数年而衰而未可夺也,改造则不易周也,是故地虽大其税必寡,是危国之兵也。

  那帮条顿骑士国的军队大概能有这个水平。却也只是危国之兵。

  蒙古帝国最强大的时候,大概会比条顿骑士国强些,却也没有强的无可比拟。顶多是秦国的军队。荀子认为,秦人穷困,只能靠军功获取上升的渠道。所以以军功论奖赏,所以最强大。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这些军队相比较的话,故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可凌驾秦国锐士之上的是如伯颜大帅这样有节制的军队。如果是这样的铁鹰当统领,他只会进行一番战利品的煽动之后,与赵嘉仁的宋军在长江以南决战。全然不知道长江的航运已经要被赵嘉仁的水军截断,蒙古军很快就回陷入死地。

  可桓、文之节制也并非是最高的境界。荀子认为,桓、文之节制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

  原本郝仁觉得这是唱高调,等他看到现在元国那些劳动人民的生活,和他们从军的热情,郝仁就豁然开朗了。赵嘉仁的宋军并不是为战利品而打仗,他们是在为自己打仗作战。赵家人不仅把这些农奴、牧奴、奴才从外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更带着他们从本国压迫者手中解放出来。所有的人都获得了自己身为人类该有的权力和尊严。让这些人投入战争的战争并不是战利品的多寡,而是百姓们渴望诛暴除乱,正本清源的期待。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