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采娃发言完毕之后,葛罗米柯点了点头道,“苏伊士运河至少已经被英法两国还给了埃及,巴拿马国内的运河区仍然是美国的国中之国,确实是不合时宜的,而且这件事可以轻易争取整个拉美国家的支持,不管美国的舆论霸权多么强大,对拉美的影响力多么根深蒂固,巴拿马运河等同于殖民地的事实,美国否认不了。”
“在经济层面,当前的局势对我们也是有利的,石油危机对拉美也影响很大。欧洲虽然也受到石油危机的困扰,但经济强大把影响抵消了过去,如果我们把目光从欧洲移开,就发现很多地区受到的影响,远远超过欧洲。”
曾经整个拉美最为稳定的国家墨西哥,从墨西哥奥运会的抗议运动之后,也变得越发不稳定。新总统埃切韦利亚执政。作为前内政部长,埃切韦利亚被很多人怀疑是特拉特洛尔科事件的炮制者。埃切韦利亚上任之后,力图与此事割席,以求恢复自己的名誉,同时也意识到了改革的必要性。
他推出一系列拉拢工人和知识分子的政策,大力扶持北方地区的开发,并且访问了苏联、某大国、有声有色的大国以及阿连德治下的智利。
中东战争触发了石油危机,同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欧美哀鸿遍野,贫油的巴西深陷困境。
而墨西哥作为产油国,对形势做了乐观估计,继续借入大量高息贷款维持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
对于这种情况,克格勃也进行详细的调查,认为墨西哥经济的隐患已经出现,提出的对策是尝试把墨西哥作为炸弹引爆波及美国。
但想要对墨西哥动手是不行的,墨西哥一定意义上是拉美或者是西语世界的领袖,对这样一个国家进行颠覆,超过了苏联的能力,哪怕当前的苏联前所未有的强大。
可以采用美国对东南亚局势的总结,比如说多米诺骨牌理论,通过更加脆弱的中美洲国家带起来的蝴蝶效应,制造美洲的不稳定。而且苏联有古巴这个前进基地,维持低强度战争并不是不可以。
“美国总统卡特似乎是一个温和的总统,正在联合英国,推进中东和平的会谈,不知道我们作何回应?”葛罗米柯说到这,看向勃列日涅夫,现在必须让最高领袖一锤定音了。
“同志们都有自己的见解,我们推动和西方世界的缓和,是既定的方针。”勃列日涅夫慢吞吞的补充道,“拉美的战略非常好。对当下的革命形势,我们要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不过我们和东亚的关系怎么处理,还需要外交部多多费心。”
这就不劳苏联外交部费心了,艾伦威尔逊立身于总督府,仰望着太平山,对正在大兴土木的香江表达了乐观态度。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