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第五伦口号喊得响亮,但他又没有通天本事,能变出万能药来,所以事情得一步步来。
最先得搞清楚的是,伤寒这种病症的来源。
关于这点,连对伤寒最有经验的医者都说不清楚,倒是随军的桓谭竟有点研究。
“伤寒或是源于西北河西边塞。”
桓谭这么说是有依据的,他在长安时读了大量闲书,上到天文地理,下到虫鱼走兽都不放过,当他翻阅古书时,发现最频繁到“伤寒”这个词的,乃是来自西北的汉简。
“河西汉戎杂居,天气又寒,汉武时迁三十万镇西北,刚去的人便常患伤寒,存者不过十之六七。”
“而使者往返河西、长安频繁,便将此病带入中原,故而汉武之前鲜少有伤寒之疫,汉武之后,几乎隔数年便出一次。”
这病症常以秋、冬以及初春为爆发高峰期,和后世流行性感冒的季节规律颇似。
“但过往伤寒多在北方,徐、扬较少,前年赤眉之乱,淮北死人如麻,也不曾有伤寒大肆蔓延。”
目光回到眼前的大疫,桓谭等人觉得奇怪,第五伦却不觉得是“例外”。
虽然医者絮絮叨叨地跟他说什么“伤寒乃风邪所至”,但第五伦依然笃信,归根结底,还是流感等病毒作祟。
第五伦了解这时代人的衣食住行,很少离家百里的,这种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歪打正着起到了隔离效果,所以大疫起时,往往是长安、洛阳这些大城市先遭殃,闭塞的里闾小村却能幸运躲过。
然而战争,这种违反人类本性的重大活动,却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聚集到一起,让他们开始一场病原体大交流。
故而自古用兵,师旅常有疾疫之忧,疾疫死者比战没者多数倍是常见的事,加上第五伦军中多是北方人,尤其是最偏北的幽冀兵,先在青州转了一圈,不知沾染了多少当地疾患,又来到天气与河北迥异的淮泗,水土不服下抵抗力变差,伤寒趁虚而入便不足为奇了。
“两军各为其主,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却不知道,双方都只是在为病毒养蛊啊。”
如此想来,第五伦忽然觉得自己和刘秀争天下,都有些“蜗角之争”的感觉了,少不了又自嘲了一番。
总结完疫病来源、季节、地理、发病原因后,第五伦却发现,自己依然没有特别奏效的方法:他没本事做出土法抗生素、青霉素,也不能言出法随,预言病毒有一天会奇迹般消失……
至于躺平等死,群体免疫之类,第五伦也颇为排斥,毕竟他可不想被人追谥为“魏川皇”。
第五伦思索后,决定主抓两手。
一是依靠老中医……
自第五伦称王,接管新朝宫室大量御医以后,推行军医制度数年,由朝廷出资,让医者们广受门徒,要求每个医者都得在军中服役三年,并留下至少十名学徒,如今这体系也只到勉强能用的程度。
但第五伦依然难以破除不同医派之间的门垒,随军的几位大医,面对同一种病,交上来的方子就截然不同,甚至换个人都要调换其中几种药。
看来看去,发现医者们主要用到14种药材,诸如桂枝、甘草、大枣、麻黄、生姜、芍药、附子、蜀椒等,从这些药物的疗效来看,主要是用于治疗风寒、咳嗽、头痛发热,没有大问题。
第五伦作为门外汉不好过多干涉,只亲自召见他们,苦口婆心地劝众人放下嫌隙,先帮皇帝渡过大疫。他指尖敲打着那些方子,不要求他们完全统一,至少在各自负责的营中,按照轻、重、中、预防这四种程度,配出四种药方来吧。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