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二年,陶谦随张温讨伐北宫伯玉回返雒阳后,曾在百官宴席上当众羞辱张温,
张温表面上并不怪罪陶谦,且没有对其予以行为上的报复,但不知为何,陶谦的两个儿子自中平年间至陶谦前往徐州任刺史的这段期间,在地方就任补郎的他们,无论是怎么使门都,或是努力干出多少政绩,就是在本郡拿不到孝廉的名额。
其实有心的人,稍稍仔细想想,便能猜到是怎么回事。
两个孩子耽误了好几年,最终在董卓乱政,天下纷乱后,陶家二子也只能是返回了丹阳老宅,闭门苦读,继续研究经史之学,远离政坛之争。
陶谦俩儿子的前途,算是被他爹在无形中给坑了。
然如今,天下时局有变,陶谦就任了徐州刺史,凭借丹阳兵压制了地方的豪强势力,成为了徐州的第一大佬,而雒阳太学被废,陶氏子弟想要出仕,已经不需要再走当初的老路子了。
而且,在这种特殊的时局和背景下,陶谦下一步除了要继续招募丹阳兵扩充军事实力外,也需要家族的人进驻徐州帮他掌控局面。
不消多说,陶家的这两个儿子自然就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陶谦需要陶商和陶应来徐州帮他的忙。
将自己的想法对两个儿子说了一遍后,却见陶谦对其长子陶商道:“商儿,为父前番攻荆州军不克,想来荆州兵不久之后必来报复,南蛮营悍勇不在丹阳军之下,为父眼下实无闲暇去招募各乡亭的黔首为士卒,唯有靠你来替为父督办此事。”
陶商和其父的性格迥然相反,是个很腼腆很温和的人。
他犹豫着对陶谦道:“父亲,孩儿不善此道,恐不能胜任。”
陶谦的脸一下子就落了下来,不满道:“混账!天底下谁是一下生就精通此道的?还不是后天慢慢习来,就是为父,年轻时也不是什么都会,这诸事却不都是在于多学多练么!”
陶商闻言拱手道:“父亲教训的是,孩儿谨记父亲教诲。”
陶谦又转头看向陶应,道:“应儿也一样,辅助你大兄去替为父募兵,务必要招募得五千强卒,知道吗?”
陶应惊诧地道:“五千?这么多?”
“这还算少的,徐州之地有很多事是你们不知道的,这丹阳兵便是我陶氏在徐州立足的保障,士卒数量务必要多多益善。”
“唯。”
“去吧,我让曹豹辅佐你们兄弟二人,好好督办此事,回头和为父一同回徐州,咱们陶氏的基业从此以后便不在丹阳了。”
陶商和陶应兄弟彼此互望了一眼,方才告辞离去。
待兄弟二人走后,陶谦方才捋着自己下巴上西数的胡须,喃喃道:“刘伯瑜……接下来,汝当要如何出招呢?”
陶谦对于刘琦接下来的行动,设想了诸多的可能性,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什么偷袭,强袭,断粮等等……
但他真就是没想到,刘琦居然派来了使者与其和谈。
……
“刘府君帐下使者赵范,见过陶使君。”
陶谦眯起了眼睛,上下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叫做赵范的人,嘴角挂起了一丝冷笑。
刘景升之子,刚刚与老夫生死相搏了一场,居然就派使者过来与自己和谈了?
这是玩的什么花样?
陶谦面色阴沉地看着赵范,道:“久闻汝家刘府君,乃是狡黠多谋,阴险毒辣之辈,老夫目下与他是敌非友,好端端的,他派人找老夫谈个什么?莫不是想谋算老夫?”
赵范长长作揖,对陶谦道:“刘府君说了,这个世间,今日的朋友或许便是明日的敌人,明日的敌人或是便是今日的朋友,陶府君在徐州时,自家之地尚且多是亦敌亦友之辈,又何况如今已是出了徐州呢?”
陶谦闻言不由一窒。
半晌……
“好个刘郎,对吾徐州之事竟是颇了然,有些意思……那老夫想问问你,刘伯瑜想与老夫为友,他凭的又是什么?”
赵范很是认真的对陶谦道:“刘府君派赵某来找使君时曾言,刘府君知晓陶使君心中所深藏之大事,也知道陶使君此来丹阳郡的真正目地何在,他有办法可以帮陶使君完成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