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宋成祖> 第422章 字典(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422章 字典(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ddxsku起点文学雅文小说81中文网南派三叔
  “官家的诗篇当真是越发气魄雄浑,今后你在朝中,可是要多加小心,侍奉英主,可不同于守成之君,你懂吗?”

  吕好问笑吟吟对着黑瘦了许多的儿子吕本中道。

  却是吕本中,他眉头微皱,有些不以为然。

  “父亲,吕相公和刘相公是位极人臣,为相时间太长,不得不让出位置,更何况他们是去开封,依旧执掌权柄。父亲居然打算请辞,回乡耕田著书,这又是什么道理?”

  吕好问呵呵道:“小子,你是不一样了……功成身退,悠游岁月,难道不好吗?”

  “当然不好!”吕本中气咻咻道:“父亲,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有人去做,哪里就到了退居山林的时候?”

  吕好问将眉头挑了又挑,沉声道:“你跟我说实话,到底有什么打算?”

  吕本中努力吸口气,突然喜滋滋道:“父亲,你知道孩儿这段时间,办了多少学堂吗?”吕本中是奉命去真定府建立学堂的,老吕也挺关心这事的,毕竟这是儿子的政绩,实打实的,关系到日后的前程。

  “有几十所吗?”吕好问已经尽量高估。

  可吕本中微笑着摇头,“父亲,已经有一百八十多座学堂了。”

  “怎么会?”吕好问惊得老脸变色,不敢置信,“怎么会那么多?小子,你不会谎报政绩吧?区区一个府,又是北方的府,怎么会有这么多?而且这么多学堂,要多少书籍,要多少笔墨纸砚,又要多少教书先生?”

  吕好问接连提问,因为这个数字完全超出了他的预计,一个府就有一两百个学堂,一个路有多少?全国有多少?

  一万?

  还是十万?

  尤其是真定府,这属于沦陷区,说句不客气的,就是文脉断绝的蛮夷之地,没有个几十年,上百年,根本恢复不起来。

  就拿国初的巴蜀来说,也是如此,直到三苏崛起,巴蜀的文人才终于在朝野有了自己的地位,计算时间,也是差不多一百年。

  “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再有十年,河北之地就会恢复昔日的文脉,甚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吕好问微微叹息,“我还是想不通!”

  吕本中轻叹道:“父亲,孩儿最初也想不通……可是当朝廷大力铲除豪强,在地方推动兴学的时候,民间的力量一下子就爆发出来,每个村镇都把最好的地方贡献出来,甚至还有人家拆了祠堂的砖瓦木料,用来建学堂。”

  “荒唐!如何能怠慢了祖宗!”吕好问感叹之后,却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有些东西,自上而下,怎么都推不动,可自下而上,却会显得轻而易举。旧的豪强被解决掉,毫无疑问,意味着新的机会出现了。

  下面的百姓看到了机会,自然愿意投入教育,该换门庭,提升地位……杀了地主,分了田,当然不会让人人都过上地主的日子,但是却打开了上升通道,可以努力向上,不至于躺平待捶。

  自然而然就有了动力。

  这其中的奥秘吕好问未必情况,可他知道了一件事,读书人会比原来多太多了。他们吕家能够世代宰执,在大宋朝独领风骚。这里面就跟吕家的双重身份很有关系。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