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圣人的风潮渐渐散去,大家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截教成为了修士的首选,门徒的数量已经和西方教齐平,而且还在增加。
有教无类的竞争力,比起人人成佛是丝毫不弱的。虽然西方教有顿悟成佛的方案,可以让人在日常生活中信佛,但有教无类连信佛的门槛都没有。
信佛还得有佛性,而佛性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佛界有没有边界,花草树木、细菌病毒有没有佛性,这依旧是个西方教需要激烈讨论的内容。
有教无类不需要有佛性,没佛性也一样可以来,只要热爱学习,接受教育,谁都能来截教。
理论会过时,技术会过时,学习不会过时。截教代表的就是学习,有教无类就是鼓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
西方教的终极目标是领悟般若智慧,成为佛陀。截教的终极目的是和衷共济,对抗风险。
以前截教虽然有有教无类,但学习了之后如何,没人知道。
春秋时代,大家就已经知道了学习可以成为君子,也可以成为小人,所谓读书越多越反动是很残酷的事实。在三界看来,截教弟子在很长时间内就是知识越多越反动的代表,他们不否认截教的实力,但截教门人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让他们失望。
截教俨然成为了专门培养小人和败类的门派,加上阐教的宣传,很长时间内截教都抬不起头来。不过芸姚打了个和衷共济的补丁之后,截教可算也有目标了,学习之后和衷共济,谁还能说截教专门培养小人?
当然具体的情况肯定具体分析,毕竟西方教的和尚都不守戒,截教的门徒也不见得每一个都相信和衷共济。
但在竞争力上,截教已经和西方教持平,远远超越了阐教。
阐教走的精英制度,注定是无法和截教相比的。封神之战的时候,阐教就是元始天尊先下场了,说明阐教修士的综合实力是不如截教的。当时截教都不是完全体,现在截教已经没有漏洞,阐教再也不可能和截教相比了。
现在三界,非西方既截教。
不过西方教现在也很低调,并没有展开对截教的围追堵截。不是不想割韭菜,而是割不动了。西方教也进入了平缓的时期,很多寺庙也在和仙盟合作,西方教那边要是解决不了资源的问题,只能和尚自己想办法了。
寺庙还是很受欢迎的,就芸姚所知道,每次寺庙翻新和造像总能募捐到很多钱。显然普通人对西方教多少还是信的,也是愿意稍微捐钱保个平安的。
这点截教就比不上西方教了,截教毕竟就是个教育组织,只能靠专利牟利,没有募捐的项目。而寺庙真的是一开口要钱,就有很多人从四面八方给他们送钱。
就算是乡镇里的小庙,随随便便也能募捐个几百万,不服不信。
武媚娘当然很不爽,有钱让自己报名学习不好么?为什么要捐给寺庙制造佛像?
当然不好,捐钱造像多简单啊,花钱学习这不是花钱找罪受么?再说了,捐钱是为了建立人脉,学习也是为了建立人脉,为什么要多一个学习的步骤呢?
显然把学习当成建立人脉的人不少,这些人根本不是真心学习,只是想要投机。但就是有这种人,截教也阻止不了。
所以捐钱造像和花钱学习之间,显然前者简单,而且附带佛祖保佑的承诺。而后者花钱,还要花时间,花精力努力学习,凭什么?
就好像很多游戏玩家表示自己都花钱买游戏了,为什么还要花时间玩游戏?
所以就算截教已经站稳脚跟,但想要打败西方教基本不可能,只能和西方教共存。
毕竟西方教提供最廉价的心灵安慰,很多人哪怕通过学习也得不到。可以说两者是满足了不同的需求,截教肯定希望大家把钱花在教育上,西方教肯定希望大家把钱花在寺庙里。
虽然是不同的需求,但事关资源的流向,肯定得争一争。
“他们是自愿捐钱的,没人强迫他们,所以截教也不能做什么。”荀子觉得很无奈,面对这些宁愿捐钱造像也不愿意学习的人很无奈。作为诸子百家之一,荀子也是一个极其重教育的人,他认为人性本恶,只有通过礼制的教育才能成为君子,而君子又完善礼制,形成良性循环。所以学习是克服人性本恶的必须过程,捐钱造像可不是。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