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点头去了。
杨德昌等饭菜到来,狼吞虎咽一般吃完,让人送来热水敷了敷脸,再次研读起来,读到天色发白,他才红着眼睛匆匆睡了一觉。
李建造见到杨德昌的时候被吓了一跳。
眼前的杨德昌脸色发白,黑眼圈清晰可见,但红色的眼睛却洋溢着兴奋。
“杨东家,您这是?”
杨德昌哈哈一笑:“李兄,感谢你啊,给我送来这么好的一本书,实在是令我爱不释手,昨晚连夜攻读,嗨,着实是令人……哈哈哈哈!”
杨德昌神态有些癫狂。
李建造:“……”
“来来,李兄,快快请坐,嗨,管家管家!”
杨德昌大声喊道。
管家匆匆而来。
杨德昌道:“李兄的尾款算清楚了吗,算清楚就赶紧拿出来!”
管家提醒道:“钱比较多,李建造怕是带不走。”
杨德昌不满道:“换成白银不就好了,就按照官方汇率。”
李建造赶紧站起:“杨东家不可,这样你太亏了。”
官方汇率一般都比私下交易要低得多,杨德昌如果用白银支付,估计得多付半成的价格。
杨德昌大笑道:“昨天李兄给我的这本书,价值连城,多出的部分,就当是我的感谢了,李建造的手艺本身也值得这些钱!”
李建造道:“那怎么好意思?”
杨德昌笑道:“李兄要是觉得不好意思,不如和我多讲讲状元郎事情。”
李建造笑道:“这个倒是没问题,不知道杨东家想要听什么?”
杨德昌想要听什么,自然是关于欧阳辩的一切。
乃是记载信息与知识的东西,的存在就是将人的知识和技能记载下来。
国富论这本书,对于一些做学问的人来说,或许是一本比较新奇有趣的读物,但对于杨德昌这样的人来说,这不亚于一本秘籍。
这不得不说说杨德昌其人了。
杨德昌出生于苏州的一个商贾世家,幼年父母双亡,由兄长杨德盛抚育长大。
少年时期因兄长病故,杨德昌弃学从商,开始掌管杨氏家族生意。
在他执掌家务时期,杨氏家族事业日益兴盛,成为苏州富甲一方的商户。
其下属复字号称德昌头,有“先有陶朱公,后有德昌城”的说法。
另有大德胜、大德昌两大票号遍布两浙路各地商埠、码头。
杨德昌本人也被称为“财主”。
杨氏家族在他之前只能算是普通的富户,但在他的手下,快速膨胀为两浙路最大的钱庄票号,在两浙路做生意的人,没有不知道杨德昌其人的。
他对金融的理解在当今时代是明这瘦欧体已经自成一体,算是开宗立派的宗师了!”
杨德昌连连点头,赞叹道:“有些人真的就是生而知之,你看,我们擅长的事情只有这么一项,而真天才却是随便搞搞都能够开山立派,人与人真的不能比哦!”
李建造笑了笑道:“状元郎真的是个神童。”
杨德昌愣了愣:“等等,神童?”
李建造也愣了愣:“杨东家不知道?”
杨德昌惊愕道:“欧阳辩到底是多少岁?”
李建造算了算:“如果没有算错的话,应该是十二岁了,他写水调歌头的时候是八岁,那时候应该是至和元年,现在是嘉佑三年,四年的时间嘛。”
杨德昌沉默了下来。
马的!
人比人还真的是气死人呐!
他还以为欧阳辩是个青年才俊,至少也得是二十来岁了,没想到人家和自己的儿子差不多。
只是,什么诗词歌赋不说,这国富论……如此奥妙精深的经济学著作,他是怎么写出来的?
哦,是了,他也是做生意的。
而且,他的生意已经是天下商人之首了。
不说别的,就一个西湖城,那就是全天下最大的聚宝盆。
还有一个农业银行,农业银行的资金量,即便是自己遍布两浙路的大德胜、大德昌两大票号加起来,都不敢与之相提并论。
能够做出这么大事业的人,能够写出来国富论也算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