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 阅读主题
-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体
启体
思源
苹方
-
字体大小
A-
20
A+
-
页面宽度
-
100%
+
339、徒然(1/3)
一
有一种山泉广告,
写得很形象生动:
我们并不生产水,
我们实际只不过,
是大自然搬运工。
我受此启发领悟:
我并不生产文字,
我是文字搬运工。
有时我踌躇满志,
相信自己的语感,
好得简直没天理。
但是也有些时候,
因为我贪心觊觎,
自己不该想的事,
写乱七八糟东西
所以别人会觉得,
我就是个神经病。
何况现在经常写,
领导的讲话文稿,
常借鉴别人东西。
下面我来说一说,
自己写文章过程。
二
有一次和外单位,
办公室人员聚会,
聊到写稿子的事,
有人酒后吐真言:
“每次给领导写稿,
都是先上网搜索,
改头换面硬拼凑
同时心里虚得很,
感觉像干了什么,
见不得人的坏事。
你们是什么情况?
真是自己写的吗?”
大家都会心一笑:
“我们不生产文字,
也都是抄来抄去!”
我也接过了话头,
表明自己的观点:
“写办公室的文稿,
不可能也不应当,
每个字都自己写
就应该抄来抄去,
这没啥好脸红的。
我姥爷曾是校长,
是有名的笔杆子。
在儿时的记忆里,
我常住在姥爷家,
见他下班回家后,
经常拿一把剪刀,
把报上的豆腐块,
工工整整裁下来,
结结实实黏本上。
常常不到两个月,
一个厚厚的本子,
就贴得密密麻麻。
这是他写作宝典,
一到摇笔杆时候,
他总拿出来翻翻。”
三
有句话流传甚广:
“天下文章一大抄,
就看会抄不会抄。”
我不觉得是贬义。
当然抄不是照搬,
是学习揣摩借鉴,
本就是写作要义,
是进步诀窍所在。
试举一例来说明,
主席诗词有句子: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化用宋人石曼卿: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石曼卿也非原创,
是抄自唐人李贺: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一句好诗竟可以,
经过了两次转手。
后二者也很成功,
竟可以自开生面,
各有自己的新意
当然算不得抄袭,
或者说是微创新?
鲁迅的狂人日记,
曹禺的话剧雷雨,
细究之下也都有,
俄罗斯作品影子
莫言等人的,
又深受马尔克斯,
西方作家的影响。
这样的作家作品,
甚至可说贯穿了,
大半中国文学史。
四
伟人作家尚如此,
办公室的同志们,
想要写出好文章,
怎能不注意借鉴?
尤其是现在社会,
各单位交往频繁,
活动是林林总总,
文稿要花样频出。
昨天可能还在写,
宿舍管理的方案
今天就要写一篇,
安全建设发言稿
明天可能又要写,
升旗仪式的讲话。
在诸多领域专业,
之间要腾挪变换,
没有自己资料库,
没有材料的储备,
肯定会抓耳挠腮,
只能是疲于应付。
五
人脑子容量有限,
看过的东西不能,
都装得下记得住,
如果是漫不经心,
看过了随手就丢,
肯定是毫无增益。
司马迁写出史记,
一个重要因素是,
司马迁的家族里,
好几辈担任史官,
他父亲是太史令,
他后来也当史官,
这就使他比别人,
有了更多的机会,
有了更好的条件,
去积累史料。
司马迁还曾当过,
汉武帝的侍从官,
有机会跟随皇帝,
巡行各地的州郡,
他还奉命到巴蜀,
昆明一带视察过,
这又给他提供了,
实地考察的机会。
于是他从传说中,
黄帝的时代开始,
写到汉武帝为止,
这段三千年历史,
写成五十二万字,
伟大的著作史记。
办公室同志一样,
写出东西的关键,
并不在妙笔生花,
更在于处处留心,
时时要注意积累。
那么该如何建立,
自己的资料库呢?
让自己精准地“抄”,
“抄”出好东西来呢?
六
第一是大杂烩法:
这也是一些懒人,
最喜欢用的办法。
也不用去管什么,
主题类别或领域,
是句子还是词语,
是观点还是语言,
甚至都不用多想,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