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一会儿,孙管事从后面出来,一看见静涵他们就笑了。“哎呦,我还说着呢,这早就开开江了,咋还没见到你们来送鱼呢?巧了,你们今天就来了,带鱼来了没?要是带了,咱们就赶紧的过称,点钱。咱们这酒楼吧,也收别人的鱼,都是池塘里养的,赶不上你们这纯正的江鱼。客人们来了就问,还有没有江鱼了,我一说没有,人家都不高兴呢。”
“孙伯伯,我们这次带的不多,还有十条鱼,你这先卖着,等明天我们再多给拿来些。”静涵赶紧和志明把鱼弄过来,也不用挨个的过称,只是找了个差不多大小的称一下,然后乘以十就行了。静涵他们送的鱼,大小也都差不了多少,小的不好吃,静涵从来都不要,只要大的。
“一共是三十斤,咱们今年给你十三文一斤,也就是三百九十文,小丫头,这钱可拿好了。”孙管事把几串钱给了静涵。静涵就把钱放到了自己身前挎着的小包包里。
“孙伯伯,那我们就先走了,明天再过来给你送鱼。”大家从酒楼里出来,静涵朝着孙管事摆了摆手,然后上了马车,走了。
静涵他们又去买了些家里用的东西,这才赶着牛车回到参场子。接下来,每天早晨志新都会去江边起鱼,然后志明和文昌两个人把鱼和大家掰的刺嫩芽送到镇上卖掉。而静涵则是在家里跟着薛氏和朱氏上山去掰刺嫩芽,反正这个时候也没啥大活,趁着刺嫩芽还有,当然要多弄些了。
这一片参场子也有不少的年头了,许家如今的位置,已经比较靠南边,北面以前种过棒槌,已经有十来年了。原本栽上的小树苗长得也挺高了,大概得有两米多。参地里的规矩,是新栽这年的秋天要栽上树苗,等做货了之后,小树苗正好渐渐的长大,以后就能再长成林子了。
在前世,一般都是种鱼鳞松的树苗,可是静涵到了这里发现,这里栽的竟然是柞树苗。估计是这个时代里,人们对于鱼鳞松等针叶树的培育还没有比较好的技术吧?这柞树倒是爱出苗的,长得也快。另一个好处就是柞树的十分优质的成才树种,木质坚硬,长成以后,可以用在很多地方,用途挺广的。
这些树栽的并不密,中间也有别的树种偶尔飘过来落地生根,所以也慢慢的形成了一个植物群落。估计再过几十年,这里又会成为一片密林的。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刺嫩芽也都长大了,不能再卖,所以静涵他们又开始去挖药材了。这个时节里,天麻苗刚刚露出地面,静涵就带着弟弟妹妹们去找天麻去了。天麻是一种和蜜环菌伴生的药材,而那种栽过棒槌的参地里面,蜜环菌是很丰富的。再加上柞树林子里非常适合天麻和蜜环菌的生长,所以静涵就带着大家来到了北面的柞树林中,去找天麻。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