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顽贼> 第五百八十七章 瓦解(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五百八十七章 瓦解(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第二拨,则是向陈奇瑜传报警讯,说这边打起来了,同时希望西安府向咸阳城发派援军。

  第三拨,则是告诉陈奇瑜,咸阳塬上仗打完了,朝廷官军一败涂地,再不派援军,下官只能为国尽忠了。

  西安府不是没军队,单在西安府城就有左卫、前卫和后卫,还有一个秦藩护卫,旗军多的是。

  但是吧……赵跻昌派人送信的时候是心里急。

  其实算算时间,咸阳离西安隔着四十里地,咸阳塬上的仗打完,他派去的第二波马快恐怕还没进西安城呢。

  不过赵跻昌也不知道刘承宗脑子想的是啥。

  明明打出了巨大优势,却没有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元帅军既不渡河进攻、也不东进围城,居然一声不吭拔营往北走了。

  不论如何,随着夜幕降临,咸阳塬上重归平静,咸阳城上的赵跻昌也终于把悬着的心放回肚子里。

  万万没想到天黑后元帅军竟然杀了个回马枪,一支马队从北边又举着火把回来了!

  起先是三五头戴红帽的达兵骑着稍显矮小的蒙古马,举起火把在郊外游荡。

  片后,威风凛凛的披甲马队开到,人人身披赤色布面铁甲,钵胄顶着高高的盔枪,俱骑雄健青海驹,长杆如林,火光映照下战马胸脯子上的疙瘩肉遮出大片阴影。

  一时间咸阳城上钟声不绝,城中士民奔走上城,相顾大惊,俱是吓得面无人色。

  来的是元帅府的虎贲骑!

  西宁门外,马科垂眼望着城墙上人影绰绰,笑着对身旁左光先道:“这守将不会守城,跟你我差远了。”

  还真别说。

  虽然元帅军压根没打过守城战,但虎贲营乃至帅府大部分军官,却都练就了非凡眼力。

  守将能不能守城,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甚至还说得头头是道。

  能有这份本事,并不是因为他们攻城的经验多,而是全靠洪承畴馈赠的凉州守城条例。

  当然,元帅府绝大多数人接触到这册书的时候,它并不叫这个名字,作者也不是洪承畴。

  而是叫元帅守城册,大家都以为作者是刘承宗。

  这书就跟救荒定疫书、望远镜、羊绒罩甲、雁翎官刀、河曲大马这些东西一样。

  只要一个小兵立功,勋位从骁骑晋升三等九阶折冲都尉的那一刻,甭管给不给实授差遣,反正这些玩意儿就全套都配发到手里了。

  左光先听了这话就乐,他是出身榆林地主家庭的武举人,考武举之前就看过这册书。

  那守城册的真名儿叫救命书,是万历年间刑部侍郎吕坤写的。

  万历年间,是大明的民间经济、国家军事正值盛极而衰的节点,吕坤在当时已经看见国朝积弊,经常上疏指责万历,言辞极为激烈。

  他的奏疏里经常出现:

  “陛下不视朝久,人心懈弛已极,奸邪窥伺已深,守卫官军不应故事。”

  “章奏不答,先朝未有。”

  要么急眼就直接开骂:

  “臣观陛下,不知天下之财止有此数,君欲富则天下贫,天下贫而君岂独富?”

  “今民生憔悴极矣,乃采办日增,诛求益广,敛万姓之怨于一言,结九重之仇于四海,臣窃痛之!”

  吕坤在万历二三十年,就已经知道,大明将来必有义军蜂起,而天下成平日久,人人如处堂燕雀,因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等到战争来临都不知该如何自救。

  因此其任职所过之处多留下战守书籍。

  就比如其在山西的襄垣、大同任职过知县,都在城里刻石,告诉后人、百姓该如何守城。

  等他告老还家,对河南老家宁陵的老城更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觉得这城实在不好守,便提议扩建城池,并专门为乡邻留下了救命书。

  只不过当时万物具贱,人民生活优渥,根本没人把吕坤的杞人忧天当回事。

  甚至因为吕坤提议扩城,同乡百姓十个有九个都在骂他,因为扩城要出钱、要搬迁嘛,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麻烦。

  这救命书,也没人在意。

  只不过后来城扩好了,吕坤也不在了,宁陵百姓对他的非议才变成毁誉参半……到如今崇祯年间,宁陵百姓住在吕坤扩建的新城里,想起这个人,想必都是夸他的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