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龄道:“不然如何?我大明海禁多年,水军废弛,船只上连像样的火炮都没有。海战尚未抵近便要被化为齑粉。即便装备火炮,也非佛郎机炮之敌。打不过,便只能忍了。再者朝廷确实没重视此事,不以为意。数千里外发生的这些事,在有些人看来不足为虑。”
徐杲缓缓点头道:“所以你便想要仿造佛郎机炮,以防将来真的会有番国大举入侵之事。可与之抗衡。”
张延龄道:“算是有这个想法吧。不过这不是全部。总之,这件事必须要做。朝廷不做,我们便来做。”
徐杲伸手轻轻在桌上拍打,思索片刻,沉声道:“延龄,你既然决定要做,我自然会全力以赴。不过要做成这件事,需要满足几个条件,否则恐难成功。”
张延龄道:“岳父大人请讲。”
徐杲道:“其一,我需得有一门佛郎机炮作为样本。否则凭着当年那三天所观摩所得,无法尽知其详。”
张延龄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有样本仿造,可事半功倍。这样吧,过几日我亲自去广东,看看能否从番商手中购得佛郎机炮运回来。哪怕是偷也要偷一门回来。”
徐杲道:“好。第二件事便是,我需要单独的铸炮场地和大量人手。还需建造大量吊运器械,以及另造一座冶炼炉。以铜铸炮所耗甚巨。我必须解决铸炮所用的精钢的冶炼。这一点我还是有信心的,只要给我时间。人手也紧缺,需要大量人力。现有人力只能抽离少许,否则影响兵工厂整体运行。”
张延龄道:“岭下可辟铸炮坊,地点你选,即刻开工建造便是。倒是人力……庄园壮劳力都基本上聚集于此,田地也要人耕种,怕是要在外边招人了。这应该也不难。”
徐杲道:“老铁匠没和你说么?前段时间有从河北流离来此的百姓来此,听说当地官府派兵马前来缉捕他们回去,这些人躲在王家庄。老铁匠说想问问你能否收留,反正咱们现在人手不足,留下他们干活,还可有口饭吃。这些人当中有数十名青壮,若是能招来,倒是可用。”
张延龄愣了愣,皱眉道:“河北来的流民?”
徐杲点头道:“是啊,听说是霸州一带的。当地官府正在大力搞什么退田还民,搞什么马政改革,弄的他们没有活路,便都跑出来了。当地官府派了人来追捕他们。他们没敢去京城,流落在左近。老铁匠上次去西山运煤,正好看到了他们。见那些妇孺饿的可怜,便偷偷带回来安顿在小王庄里边。这事儿怕是有些风险。”
张延龄立刻明白了过来。河北一带发生的事情果然有了恶劣的后果。现在流民都已经有部分抵达京城了。地方上还派兵马追捕这些百姓回去,想将他们捆绑在土地上。难怪当地盗匪从生,民生凋敝。
这些人来自霸州,也就是说,不仅赵州如此,整个河北恐怕都在受田亩马政改革之苦。
“你和赵老爷子去跟他们谈谈,让他们在此安家落户。愿意的留下,不愿意的给些路费自便。愿意留下的安顿好他们,在我西山庄园里,谁敢撒野?里边的青壮人手正好可以招入铸炮作坊做事。”张延龄道。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