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下历届春城电影节的情况,第一届到第五届都是国产主旋律电影独占鳌头。
到了第六届,主办方求新求变,硬是给了已去世的梅艳芳一个影后。
第八届则把郭富城捧成了影帝。
而今年,主办方又改变了策略,颁奖照样颁给并非大牌的内地实力演员。
又在表演嘉宾方面大下工夫,不惜喧宾夺主来博眼球,主办方也真是想了不少办法。
其实作为一个电影节,最重要的不是博得了多少眼球,而是要办出自己的特色。
世界上有很多电影节,不是每个都像奥斯卡那样声势浩大。
有的电影节注重票房影响力、有的注重口碑、有的纯粹关注艺术含量、有的干脆就是小众电影人的pry。
只要能够坚持得久,办个几十年,自
然会有好口碑。
而作为春城电影节,既然一直以来都很关注主旋律和农村题材的电影。
不如就此把这种类型的电影作为电影节的一个特色,吸引这些题材中最好的电影。
与其花那么大力气搞声势,最后落得个喧宾夺主的后果
还不如少花些钱,多花些心思深挖特色,为特定类型的国产电影开拓生存空间,做出一点贡献。
电影节是谁的节?
这个答案不难找到,当然是华国电影的节日,当然是华国电影人的节日。
可事实上呢?
一位很著名的专家,用三句话评价了当今的电影节:红地毯,星迹寥寥;评奖时,黑幕多多;颁奖时,怨声载道。
或许这样的评价稍显偏激,但也算是对内地电影节的形象描述。
刚刚落幕的申城国际电影节,在红地毯上亮相的是国内二三线明星。
而当红的一线明星和名导演根本不给面子。
电影人不爱电影节,是电影人出了毛病,还是电影节魅力不再?
电影人不待见电影节,原因肯定是多种多样的。
但最重要的是电影评奖是否有公信力。
单说申城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除了第一年被寒国明星松华捧走外,从第二届到第九届分别是郭柯宇、潘予、艾丽娅、彭玉、陶红等人获得。
而最新的一届《爱无专属》的女主演爱尔多斯&ddo;德曼斯当选最佳女主角,遗憾的是,男女最佳演员连同最佳导演竟然集体缺席。
举办电影节的目的,无疑是为了振兴华国电影。
但振兴华国电影,一定要以过节的方式吗?
因为从现状看,华国电影节数量不少,但「节」过了,国产电影未见有太大的起色。
而真正有影响的电影,恰恰是经常缺席电影节的那伙
人。
现在,华国导演忙着拍商业大片,电影业也习惯用票房来衡量一部影片的是否成功。
好像大片多了,票房上来了,国产电影就振兴了。
香江著名导演吴思远就认为,目前80%以上的票房集中在几部大片上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
他还说了,「衡量一个国家的电影水平,不能单看几部大片,要看综合实力。」
振兴电影要靠「综合实力」,但这个「综合实力」肯定不单是过节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