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老舅子,外甥可把您老人家盼来了呀!快请进关!”见了祖大寿和他的大军,吴三桂热烈地迎接上去,说话间,已然扫了一眼祖大寿身后的五万大军,看到大军军容,吴三桂心中稍稍放松了警惕。
祖大寿翻身下马,也笑盈盈地走了过来。
“哎呀我的大外甥啊!多日不见,你可把老舅子想死了呀!”祖大寿笑着道。
“哎,相见甚欢,大舅何必说着不吉利的话?外甥是日夜盼着大舅前来啊。”吴三桂应了一句。
“对对对,不说丧气话!今日咱甥舅两就聊聊大事!”祖大寿赶紧改口道。
“对了嘛。大舅,外甥听说那皇帝已经治了治了你的罪,你这五万大军却是为何啊?”吴三桂试探道。
一说到这事儿,祖大寿心里就有气,便不悦道,“哼!还不是宁远战事逼急了朝廷,皇帝让本将军带兵前去支援?说是将功赎罪,谁不知道这是要让本将军前去当炮灰!他让俺们于天黑前赶到宁远,俺们可不吃这窝囊气,你且给这五万将士安顿下来再说!”
吴三桂一听,与他猜的**不离十,便嘴角一笑道,“想必又是小人作祟,大舅子别急,外甥这就给您安顿大军,赶了一天一夜的路,想必已是人困马乏,你我甥舅且到帐下好好吃一顿再说。”说着,便让副将将祖大寿的五万大军引入关内安顿,这样一来,山海关此刻屯兵不下三十万。
祖大寿及其副将随吴三桂到山海关客栈喝酒。
席间吴三桂便有意提起清君侧一事儿,显然行军路上的祖大寿现在才知道清君侧的消息。先是心中一惊,便又思量起来。
要说他对朝廷有气是肯定的,但是要让他公然反叛朝廷,显然他还没有做好当汉奸的准备。
“当真反了,妥否?”祖大寿担心问道。
“如今的大明已非我等昨日引以为傲的大明,它已然腐朽到骨子里,难以复返,多尔衮百万铁骑正露锋芒,势必入主中原,即便我吴三桂忠心为主,恐怕也难以抵挡,倾巢之下,难有完卵,降清恐怕是早晚的事情!再说,他崇祯不顾我吴三桂的感受和颜面,纵将私闯民宅,夺我爱妾,此不共戴天之仇也!”吴三桂越说越愤慨,便又多饮了几杯酒。
“夺妻之恨不能忍,只是如今温相已倒,而锦衣卫当朝,恐怕一时半会儿难以得逞啊,到时清军入关,你我里外不是人,被前后夹击,恐死无葬身之地啊!”祖大寿仍举棋不定。
甥舅两便你一句我一句,你一杯我一盏地吃起席来。那些个听话的随从副将便也跟着喝了个醉醺醺。校场点兵出征的事儿竟然被吴三桂忘得一干二净。
不知不觉已近晌午,此时关门外突然出现一支铁骑!
“什么人?”守城将士惊道。
“吾乃朝廷特派监军、锦衣卫都指挥使青龙是也!速速将关门打开,我先锋营要出关迎敌!”朱青呼喊着便亮出了令牌。
城门上守卫不敢大意,赶紧前去禀报吴三桂。
已经喝得有几分醉意的吴三桂和祖大寿一听是青龙,顿时惊醒了不少!
“将军,那人确实说自己是朝廷特派的监军、锦衣卫都指挥使青龙,他身后是一支铁骑,虽三五千人,却有几分军威,青龙说那是先锋营!”守卫禀告道。
“我山海关几十万大军,他三五千人的先锋营有何所惧?带本王前去看个究竟!”吴三桂挂上大刀,便出城迎来,祖大寿也仗着几分酒力抡刀前去。
待到吴三桂出门一看,果真是朱青,他身后的几千铁骑一看便是精锐,前排的骑士每人手中握着一杆火铳,背上背着大刀,俨然全副武装!
“锦衣卫都指挥使青龙参见忠孝王!”朱青率先下马走了过去对吴三桂问礼道,说罢,又看了看吴三桂身边的祖大寿,微微一笑,拱手道,“祖将军也在,刚好。”
吴三桂以为朱青是朝廷派来的,会摆几道谱儿,没想到竟然先问礼,这让吴三桂有些意外,他只好强颜笑道,“青龙将军一路奔波辛苦了,将军这是要去往何处啊?”
“贵处!”朱青淡淡一笑。
吴三桂一听,看了身边的祖大寿一眼。祖大寿率性问道,“听闻你是来监军的?”
“正是。昨夜有两人不知是何人,从山海关入关,行迹可疑,被锦衣卫逮个正着,据说还搜出了一些东西。后来梁大人不知为何便突然连夜辞官了。皇上担心有人从中挑拨朝中大将,从中作梗,便派朱青前来监军,这是监军令,请忠孝王查验。”朱青说着,便将令牌亮了出来。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