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xwxx,最快更新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
会议现场。
听到卢卡斯的这番话。
拉尔斯的目光顿时凝重了不少。
虽然出于保密需要,对于这次成果的详细内容一直没有公开。
但作为BEBC气泡室的项目监理,拉尔斯还是很清楚今天这份报告的内容的。
因为......
这份右手中微子的相关报告,正是出自BEBC。
BEBC的全名叫做BigEuropeanBubbleChamber,也就是大欧洲气泡室。
气泡室这个词听起来可能会让人想到吹泡泡,但实际上......
这玩意儿还真是吹泡泡用的。
气泡室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1952年,提出者是赫赫有名的唐纳德·格拉泽。
也就是那个75岁高龄还悍然出柜的知名基老.....
他在一个压力容器内充满过热液体,当带电粒子进入其中时,便会沿着其径迹形成一连串的气泡,咕都咕都的冒出来。
由于外加磁场的作用,粒子的径迹还会呈现螺旋形。
事后通过研究这些气泡的照片就能估算入射粒子的能量、质量和种类。
这就是气泡室的由来。
当然了。
现如今的气泡室和唐纳德·格拉泽设计之初的设备,已经截然是天上地下的两个概念了。
唐纳德·格拉泽最早设计的气泡室只有2毫米,填充的液体先是啤酒,结果发现他哥哥会把啤酒喝完后就改成了乙醚。
而现如今的气泡室规格都是数米起步,典型的代表就是拉尔斯他们的BEBC。
BEBC的气泡室直径足足有直径3.7米、高4米、同时还配备有世界上最大超导磁体。
从建成之初,它的使命就只有一个:
破解中微子和强子的奥秘。
宣称在BEBC完成使命后,就会立刻用一场盛大的爆破来为BEBC谢幕。
所以绝大多数的BEBC员工进入BEBC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亲手把这间气泡室送走......
好了。
视线再回归原处。
总而言之。
拉尔斯虽然不是今天报告会的主讲人,但眼下这份成果就是在他眼皮子底下诞生的,因此他对于这份报告的含金量有着极其清晰的认知。
于是他想了想,对卢卡斯说道:
“卢卡斯,反正你很快也会知道我们的成果,所以我也就不瞒着你了。”
“虽然我很讨厌那群平日里装作很有礼貌实际上却极其下作的霓虹人,但不得不承认,他们这次发现的那颗粒子在性质上确实有些超出我们的预料。”
“比如我们预估的G因子至多也就1.5左右,没想到他们居然突破了2......”
卢卡斯闻言看了好友一眼,打趣道:
“so....拉尔斯,你准备现在就投降?我记得这里和高卢就隔着一座小山坡......”
“怎么可能?”
拉尔斯闻言一愣,回过神后仿佛被刺激到了似的,声音骤然拔高了不少。
不过在见到周围人投来的目光时,他的音调还是收敛了许多:
“顶多就是有些麻烦罢了,之前我们预估的是八二甚至七三开,现在大概六四或者五成五对四成五吧。”….“也就是有优势,但不明显,至少无法直接压倒神冈探测器的结果,因此......”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诺奖应该就是我们和霓虹人之间产生了。”
卢卡斯思索片刻,轻轻点了点头。
当过诺奖评委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虽然对于公众来说,诺奖的流程大多数只有公布和颁发两个步骤。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