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走进不科学> 第八百一十八章 又一个颠覆认知的史实(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八百一十八章 又一个颠覆认知的史实(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ddxsku笔下文学
  

  他甚至直接了当地揭露了当时盛行的封禅祭祀,他把汉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计祈求不死之药的荒谬行为,淋漓尽致地写了出来。

  司马迁的这种做法,触怒了汉武帝和朝廷。

  所以,当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成书后,汉武帝看后大怒,限制了朝臣阅读的范围,仅限于朝廷上层的一部分人才能看。

  同时,对于司马迁在《史记》中有损于自身的记述,作了大量删节和叙补。

  注意,这部分可不是什么民科的猜想,而是同样被记录下来的历史事实——在《后汉书.杨终传》中记载:“.以终深晓《春秋》,学多异闻,表请之,终又上书自讼.后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时太后兄卫尉马廖,谨笃自守,不训诸子.”

  另外卫宏给《汉书旧议》这本书作注时也曾经说道:“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

  因此后人看到的《史记》与太史公的原本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出入。

  后世唯一能确认的就是褚少孙续补过《史记》,所以你会在《史记》中看到很多【褚先生曰】这样的内容。

  随后朱祁镇引着张莹王通二人来到了九号展柜边,指着其中的书册说道:

  “不过幸运的是,太史公的外孙扬恽保留下了部分《史记》的抄本。”

  “这些抄本从朱元璋开国后便被收录到了明朝书库之中,姚广孝在编撰《永乐大典》时将其加注到了《史记》所在的卷册之中,直接备注为《史记》遗篇。”

  “我们的超算在录入《永乐大典》的同时还运用了筛查,虽然如今的手段还不完全成熟,但识别到【遗篇】这种字眼的时候还是很轻松便把它分类了出来。”

  “后来在金陵大学的翁同教授以及其他几位史学家的研究之下,我们最终确认了这部分内容正是《史记》遗篇。”

  张莹这才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随后这姑娘又想到了什么,对朱祁镇问道:

  “朱先生,那您说的历史真相是”

  朱祁镇思考了几秒钟,出声问道:

  “两位,你们在读高中的时候,应该都学过《阿房宫赋》吧?”

  “《阿房宫赋》?”

  张莹微微一愣,旋即大脑里的某个记忆瞬间便被激活了: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不得不说。

  《阿房宫赋》的文笔确实斐然,即便高中毕业接近了十年,张莹此时依旧能背出很长很长的一段内容。

  朱祁镇静静听完张莹的介绍,双手极有风度的负在了身后:

  “《阿房宫赋》能被摘录至《古文观止》,其辞藻文笔自不必多说。”

  “不过这篇文章的本意乃是在于劝勉,因此它其实脱离了一个事实,那就是.”

  说道这里。

  朱祁镇抬头看了眼张莹与王通,缓缓说道:

  “历史上的阿房宫,严格来说其实并不存在——它只建成了前殿地基的一半。”

  张莹顿时一脸问号:

  “?????”

  WF?

  阿房宫并不存在?

  那当年项羽烧的是什么?

  自己高中时背诵的又是啥玩意儿?

  看着一脸难以接受的张莹,朱祁镇亦是轻轻一叹:

  “是不是很难接受?但这就是真实的历史。”

  “其实如果你们百度阿房宫这个关键词,在百度百科有关阿房宫介绍的第三点【建筑布局】的开头处也可以看到一句话,【考古发掘表明,阿房宫只建成了其中的前殿地基】。”(注:这是真的哈,不信的同学可以先去搜一下)

  “所以史学界很早就确定了阿房宫并不完整,只不过对于具体的程度有所争议罢了。”

  “有些专家认为阿房宫只建成了前殿地基,有些专家则认为沣河一带的建筑连基地都没修缮完全,如今看来后者要更加正确一些。”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