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这些是归降的汉国武将。”
冯异押着一批投降的匈奴汉国武将,来见张华。
刘渊建立的匈奴汉国可以成为霸主之一,武将不只是刘渊父子,还有一群其他武将在为刘渊效力。
刘渊的天赋可以吸引匈奴、汉人武将,相当于同时获得农耕和游牧的优势,因此刘渊前期优势巨大。
匈奴汉国幸存的武将,因为渭水之战兵败,对获得威望的张华敬畏如虎,纷纷投降。
归降的武将有汉人,也有匈奴万户。
“呼延谟、尹矩、张进、胡勋……”
匈奴汉国一众文臣武将,张华都没有怎么听闻,各项能力在50~80之间。
对于没有太大过错之人,张华还是进行赦免,尽快安抚人心。
而且张华需要文臣武将,统治临晋县。
“今后你们为我效力,设御史、军司马监督,如有二心,或者为祸一方,杀无赦。”
张华重新设置临晋县的官员。
御史,负责监督文官。
军司马,监督武将。
“遵命。”
匈奴汉国投降的文臣武将,纷纷臣服,不敢反抗。
渭水之战,张华背水一战,以三万破六万,威震渭北,在关中打出了威望,匈奴汉国的文臣武将,瑟瑟发抖,不敢反抗。
这就像是巨鹿之战项羽获胜,然后全天下诸侯在一段时间内,全部臣服于项羽的威压。
张华收编了两万降卒,其中一万汉军、一万匈奴军。
匈奴人的地位反了过来,从主力变成仆从军。
这批凶残的匈奴人,其实是还不错的仆从军。
他们不需要多少军饷就可以卖命。
就是忠诚度有点问题。
“主公,攻打华山镇的唐军撤走。”
“契苾何力倒是撤得快,否则我带匈奴汉国的降卒南下,契苾何力的两万唐军也难逃一劫。”
张华听说契苾何力退兵,于是放缓消化匈奴汉国的速度,不急于南下,而是留在临晋镇,完全剔除刘渊的残余势力。
“还有残余逃至北边群山,必须派兵剿灭。”
张华杀掉刘渊、刘聪父子,还剩下刘渊的养子刘曜、大将王弥,落草为寇,在设法恢复匈奴汉国。
秦川还有诸多势力,变数很多,刘曜、王弥只要有机会,未必不可以卷土重来。
因此,张华必须斩草除根,彻底消灭匈奴汉国的残余势力。
凤凰镇,唐军武将契苾何力退回此地,唐军休整,医师救治伤兵。
契苾何力转入守势,对于一直执着于进攻的契苾何力而言,相当憋屈。
唐军始终采取攻势,在东线突然转入守势,而且还有可能遭到进攻,让契苾何力难以忍受。
“向陛下请求援军。反正北线四万大军,刘崇和杨业,两万人足以对付他们。不如调到东线,先灭张华。否则一旦让他做大,将会是我们大唐的强敌。”
契苾何力意识到两万多唐军也无法镇压在秦川东面崛起的张华,于是向唐玄宗请求增兵,彻底击败张华。
唐玄宗建立的秦川大唐,兵分三路扩张,三线作战,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而到现在,一直被忽视的东线,成为隐患。
唐玄宗只在东线部署2.5万唐军。
唐军实行的是精兵战术,披甲率很高,重甲兵种的比例也到了两成,相当夸张。
这些唐军,抵挡袁术或者刘渊,绰绰有余。
张华吞并袁术、刘渊,整顿两个势力的力量,那么2.5万唐军就捉襟见肘了。
唐玄宗在北线和西线进行扩张,投入的兵力都远远多于东线。
北线,四万唐军围困刘崇、杨业的山镇,收到后方唐玄宗的诏令。
“东线有压力了,陛下要调走一万兵马至东线,只留下你们防守,你们三万人,应该可以困死刘崇和杨业吧?”
“放心,我观刘崇、杨业,粮草坚持不了三个月。三个月后,刘崇、杨业必定投降。”
四万唐军,分出一万人,开始向东线压进。
刘崇、杨业死守的山镇,杨业站在城墙上,俯视下方兵马调动的唐军大营。
“难道大唐其他方向的战线出了问题,因此才会撤掉部分唐军?”
杨业见一向强势的大唐,竟然调走部分兵马,说明唐军其他战线出事了。
不过,城外依然有三万唐军,杨业出战,还是不敌唐军,因此杨业还是只能死守。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