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大明有一个半圣人,是王阳明和张居正。
但。
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上面,有一个人虽然不曾立德,但他在立功上超越王阳明和张居正,在立言上同样也超越了两人。
那就是——姚广孝。
我们查《永乐大典》,一说就是解缙和姚广孝共同编辑,其实是错的,首先是让解缙主编,但他编失败了。
解缙只带着147人,花了一年时间,随便整了个《文献大成》,就交给朱棣。
朱棣一看,满是儒家经典,当即大怒:朕要的是这个东西?朕要的是森罗万象,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
而不是你儒家一家之言!
当即罢免解缙的主编职位,让姚广孝担任主编,于是编辑队伍扩充到2196人,巅峰时超过3000人,花了整整五年时间,才编撰完成。
全书2287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这才是我们后世知晓的永乐大典,那个汇聚文明所有精华而整理出的百科全书。
编撰这样一本书,对于主编有什么要求?
自然是这个统筹规划的人,要精通百科!他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百家学说,无所不通,否则是做不来这个主编的。
而姚广孝做到了。
由此可见,这个和尚的智慧是多么浩瀚,阳明先生在“心”的造诣上已经高到了天上,但在“理”的造诣上却不如姚广孝远矣。
俗世的说法。
姚广孝在永乐十六年病逝庆寿寺,实际上老和尚并没有死,他只是退隐山林,斩断尘缘罢了。
自那以后,他并不理会俗事,哪怕历代帝王都知道他没有死,可他们来拜访,姚广孝也不是都愿意见的。
见了,也不会对世俗之事出谋划策。
嘉靖来的次数是最多的,姚广孝每次都会见他,因为嘉靖从不问政事,有时候也不聊天,就听老和尚念念佛经。
“你这只泼猴,又来扰我清修。”
姚广孝先是“批评”了嘉靖一句,这才对张执象说道:“这里只有一位无名老僧,并没有施主口中的道衍和尚。”
张执象知道自己说错话了,正要道歉。
嘉靖就从姚广孝手中拿过锄头,一边翻地,一边说道:“老和尚,这可是我给你送的宝贝徒弟,你可得小心爱护啊。”
“错过了这一茬,以后你那一身衣钵,可就没人传了。”
老和尚抢过锄头,将嘉靖推开,说道:“你这泼猴,威胁我也就算了,还毁我的药田,不会种田别乱挥锄头。”
“我可没威胁你,实在是你那一套,只有安平能学嘛。”
“安平,过来。”
嘉靖向他招手,张执象才走过木栈,嘉靖揽着他的肩头,向姚广孝问道:“老和尚,这徒弟你收不收,给个准话。”
姚广孝放下锄头,拍着手上的泥说道:“得回答一个问题才行。”
嘉靖连忙推了推张执象。
张执象反应过来,施礼一拜,说道:“先生请问。”
姚广孝在一旁的木桌上坐下,拿抹布擦了擦手,正准备倒茶,嘉靖已经抢在前头了,他也就等着茶水上来,喝了口茶,他才问道:“三教同源,何解?”
张执象听到这个问题便陷入了沉思。
许久。
他抬起头,看向老和尚说道:“大道裂,百家出。万法皆同源。”
“道家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解决人与人的关系,佛家解决人与自我的关系。”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