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四百一十七章 实战演习,升级完成(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四百一十七章 实战演习,升级完成(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这一套体系设计得很完美,看起来没毛病,如果顺利实施,肯定是能起到设想中的作用。

  但任何体系的设立,实施往往是最大的问题。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要在理想和现实中架起一座坚实的桥梁,必然需要雄厚的技术支持。

  第一个问题就是精准的诊断。

  有了明确的诊断,才能判断是否转诊。

  否则,别的还好说,万一重病患者没诊断出来,留在基层医院,耽误了治疗,导致一命呜呼,那就出大事了。

  而人体是很复杂的一整套系统,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医生,以及高端的检查设备,光从浅层是看不准的,很容易出错。

  这后果,谁也担不起。

  但经验丰富的医生很难培养,就算培养出来往基层一扔,人往高处走,人家也不乐意呆在基层。

  所以,在分工不明,协调衔接不足,设备简陋,优质医生缺乏这四大痛点中,只能先解决协调衔接,以及设备简陋的问题了。

  而这,就属于技术进步所能解决的范畴了。

  如果基层医院都能配备高精度的检查设备,经常给老百姓进行体检,把一些初现端倪的疾病诊断出来,那自然能将很多疾病扼杀在摇篮里。

  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让病人的电子病例能够在医院之间便捷地流通,挂号,入院,转诊,医保付费等各种事情,在手机端就能操作,非常方便。

  甚至,更进一步,等到远程医疗能实现的时候,优质的医生资源也不会太欠缺了。

  病人完全可以在本地预约,接受资深专家的远程诊断和治疗。

  就好像低配版的飞刀手术一样。

  其实病人们心里都是很清楚的,哪里能看好病,哪里不行,他们都知道。

  如果能在家乡就看好病,百姓就不会舍近求远。

  只有本地治不好的病,他们才会千里迢迢跑到京城去看病。

  而当他们在基层医院也能够提早诊断出疾病,并治疗成功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地心服口服,彻底地信任本地医院。

  幸运地是,看病难的四大因素里,三清恰好能解决其中一个。

  不断推进医疗设备的发展,制造精良的器械,并以成本优势,普及到基层医院,让老百姓受益,这正是三清努力的方向。

  在药品方面,它已经在这么做了,接下来就是器械方面的大展拳脚了。

  而便携监护仪和便携彩超的问世,仅仅是这一伟大事业的开始。

  很快,便携彩超就火遍了全国,各种订单像雪片一样地飞过来。

  而此时,陆庭峰正在军方深入调研,才没有被定单所淹没。

  东部战区,某军事训练场。

  炮声轰隆,硝烟弥漫,大地被轰击得颤栗不止。

  一场模拟边境地区防卫作战的实弹战术演习,正在激烈进行。

  陆庭峰带着几个工程师,身着蓝色迷彩服,全副武装地趴在一个小山坡上,聚精会神地盯着下面的演习。

  他们一个个两眼瞪得溜圆,嘴巴一张一合,震撼得说不出话来,只会不住喘气。

  突然,身边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叫声。

  “03,03,02呼叫,02呼叫,6点方向向前100米,我方2名战士被敌炮火炸伤。”

  陆庭峰回头一看,只见一两米远处的120医院野战医疗队,已经在一瞬间闻声而动了。

  两名身着蓝色迷彩服的军医立即窜了出去,朝着山下急奔而去。

  “走啊,愣着干嘛,傻了?”陆庭峰狠狠拍在旁边的王大力肩上,把张着嘴发呆的王大力从懵逼中拍醒了。

  两人赶紧起身,连滚带爬地跟了上去。

  数分钟后,到达预定地域。

  两名军医脚步一顿,猛地往地上一倒,匍匐着穿越敌方的火力压制,往伤员处爬了过去。

  “这,我们也这样吗?”王大力怯怯地看向老大。

  陆庭峰瞪了他一眼:“赶紧的,自觉一点。”

  说完,他就照着刚才两人的姿势,原封不动地往地上一倒,匍匐前进起来。

  幸好这边的火力很快降低了下来,没一会,两人灰头土脸地到达了伤员所在地。

  两名军医对着他们点了点头,充满善意地笑了笑,很明显把他们刚才的行为都看在了眼里。

  王大力定睛一看,只见这里有两名伤员一声不吭地躺在地上。

  军医马上抱着两名伤员,转移到了旁边一面废弃的水泥墙后。

  这里比较隐蔽,可以放心地进行初步的包扎。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