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修复师> 第六十三章 拜师(下)(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六十三章 拜师(下)(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笔下文学新笔趣阁ddxsku
  “师父,咱们是昆仑还是武当?要不就是天师道?”

  苏小凡对于门派一说很好奇。

  没看那些小说里面写的,江湖人士一见面,都要先自报家门。

  一般都是谁的背景大谁厉害,小门小派的一听对方是大门派弟子,通常都是立马认怂。

  “什么昆仑武当,你小说看多了吧。”

  敬时珍没好气的瞪了一眼苏小凡。

  “老子不是道教的吗?”

  苏小凡开口说道:“昆仑武当还有天师道,不都是道教的门派吗?”

  “咱们没有门派。”

  敬时珍摇了摇头,说道:“我这一脉,只有传承,传承的也不是道教,而是道家……”

  “道家和道教有区别?祖师爷不都是老子吗?”苏小凡有点懵。

  “当然有区别了,道教是道教,道家是道家。”

  看到苏小凡真的不是很了解,敬时珍解释道:“道家由老子和庄子开创的哲学思想流派,在春秋末年创立,而道教则形成于东汉末年,源于张陵所创的五斗米教。

  道家是一种思想文化流派,而道教是一个宗教团体,两者在文化形态上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

  道教的思想是起源于道家的,但两者并不能混淆。

  你可以理解为道家是形而上学,而道教是应用和推广者……”

  “区别这么大啊。”

  听到敬时珍的解释,苏小凡才明白了过来,原来道之一说,分为道家和道教,这两个并不能混淆在一起,就连代表人物都不一样。

  道家的代表人物在先秦有老子、庄子、杨朱、宋钘、尹文、列子等。

  道教的代表人物有张角、张陵、张鲁、葛洪、陶弘景、王重阳、成玄英等……

  而这两类人物相互之间是不能替代的,一种是思想的开创者,一种则是教派的开创者。

  “师父,那咱们和道教哪个厉害啊?”苏小凡兴奋的问道。

  “让你学习传承,又不是去打架的。”

  敬时珍有些无语,平时看着苏小凡挺稳重的,怎么这会儿性格变得如此跳脱。

  “其实严格说起来,咱们这传承,得自于庄子的思想更多一些……”

  敬时珍给苏小凡讲解了一下,总不能让自己这唯一的弟子都分不清传承来自哪里吧。

  老子的《道德经》是总纲,后面庄子等人的理论都是来自于此,所以是老子是祖师爷一点毛病都没有。

  不过在学说上还是有差异的,按照敬时珍的说法,他们的传承来自庄子更多一点。

  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所不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汉初的黄老之学吸取了先秦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适应秦末政治动乱之后,民心思定的形势,强调清静无为,主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唐代初年和宋代初年的统治者,都曾利用无为而治的思想协调处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有所收效。

  很多人都被《西游记》里的唐玄奘西天取经给误导了,以为唐代是佛教为主,其实唐代的国教是道教,秉承的是道家思想。

  老子把“无为”看作圣人“取天下”和“治天下”的手段,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老子的思想还是希望入世的。

  这一点就和庄子不同了。

  庄子以其逍遥出世的人生追求等哲学思想而闻名,主张尊崇天道,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主张。

  庄子在这里所说的“自然”,并不是我们现在嘴里所说的那个“自然”,而是一种超功利的境界。

  庄子创造性地提出了“心隐身不隐”的隐逸思想,出发点是全生避害,最终实现了逍遥自由。

  他一方面建立了外在行动自由的“游世”模式,以避免现实危险的生命境遇。

  另一方面庄子又建立了内在自由的“适性”理想来化解声名羁累的内心忧虑。

  由此可见,庄子的隐逸思想,是建立在与外世完全脱离了的基础上的。

  换种说法就是,庄子以全面的避世来预防任何可能的伤害,分毫不为外界事物所左右,从而达到一个从内心到外在真正的自由自在。

  还有一点就是,庄子最重养生,曾著有《养生主》,阐述养生之道。

  “师父,咱们的养生功,就是传自庄子吗?”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