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末逐鹿天下> 第716章 皇后教子(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716章 皇后教子(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二宫之争方式,那就是让太子与一个皇子竞争。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这么做,但他遇到两个天赋卓绝的儿子。

  掌握朝政大部分权力的李建成与部分军权的李世民。

  李世民感觉到威胁,最终行险一搏,导致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对于自己的太子,也是采取二宫之争的方式。

  但他遇到几位废物儿子,没有一位嫡长子能脱颖而出。

  李世民最终在老年,选择还算出众的李治成为太子。

  二宫之争这种方式,能有效选拔出出色的太子。

  唯一的缺点就是费儿子,让皇室同室操戈。

  你父皇极度自信,认为他能选拔出合格的太子,不会采取这种养蛊的方式。

  但你父皇对于首相的选拔,却采取二宫之争的模式。

  你父皇一直让多个中意的大臣,通过互相碰撞,选拔出首相。

  唐朝三角制衡运用出色的人,那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他是通过宰相和节度使,分太子的权力,通过大臣压制太子。

  太子没有上位时,他的权利受到文官和武将共同的打压,无法威胁到皇帝。

  太子上位之后,通过皇权从文官武将手中夺回权力,掌握至高无上的皇权。

  唐玄宗李隆基要不是昏庸,导致安史之乱爆发。

  他这个方式,能一举解决唐朝皇室传承混乱。

  三角制衡方式,在宋明两朝得到发展。

  宋明朝皇室传承,没有再像唐朝那样,皇子动辄灭族。

  但三角制衡方式,对于太子也有一定的要求。

  明朝多位皇帝,他们上位之后,都没有能力从文官手中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利。”

  苏蜀听着母后的介绍,他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储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他听到母后讲完,说出自己的看法:“母后的意思,父皇大概率选择更加稳定的三角制衡方式。

  帝国现在的情况,严格的文武分立,确实更适合三角制衡方式。

  这样说来,儿臣一旦成为储君,儿臣的老师,钱明义首相必然会罢相。

  儿臣与海军关系更好,下一任大都督必然是陆军出身。”

  皇后王文君看到儿子苏蜀很快就能接受她的说法。

  她点点头说道:“蜀儿,你考虑的很全面。

  你成为储君之后,无论是看到你父皇更加喜爱某一个皇子。

  还是见识到,你的老师钱明义突然之间与你交恶,大都督对于你的请求婉言谢绝。

  这都是非常正常的情况,处在他们的位置上,必然要这么做,要不然就坐不了那个位置。”

  苏蜀神色平常的点点头,他能听出母后没有在话中说出来的意思。

  父皇不到最后一刻,绝不会放弃手中的权力。

  父皇选择培养太子的能力,让太子提前接触朝政,并培植自己的势力,这已经是巨大的恩典。

  聪明的皇帝不会放权,失去权力的皇帝,晚景都会非常凄凉。

  别说是在皇室,哪怕就是平民百姓之家。

  家主没有咽气之前,他也不会把家产分给儿女。

  真有拎不清的家主这么做,晚景必定凄凉。

  这世间最不能考验人性,人性根本经不起考验。

  世间万事都能在史书上,找到只言片语,史书的每一页,都散发着血腥味儿。

  苏蜀知道这种事情,最亲密的老师都不会教导他,唯有母后才能无所顾忌的教导他这些事。

  一位水平高超的母亲,对于皇子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知道唯有今天,母后才打开话匣子,把相关的问题给他说透彻。

  这种事情不能总说,毕竟要考虑父皇的感受。

  苏蜀起身求教道:“母后,如果我真成为储君。

  怎样在表现自己能力之时,又不会让父皇感受到威胁。”

  苏蜀在史书上看到过,太子如果让皇帝感受到威胁。

  除非是向李世民、李隆基那样夺权成功,要不然下场都很凄惨。

  皇后王文君用手敲着桌子,语气严肃的告诫道:“最关键的一点,认清楚自己的身份。

  只是太子,而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

  太子即是皇子又是臣子,做事情要有边界感。

  父皇交代或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要勇于承担起来,表现的不能怯懦。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