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觉得他已经放下了,在连着念了几天的心经之后。
以如今他的眼光来看,一时的着相并不能代表什么,走不出来,那才是真的着相了。
出家人不贪不想,放得下,便算得沉静。
可他真的放下了吗,这就没人知道了。
而又要如何,才能叫做不贪呢。
了果以为就是不想。
这便是他的佛,不想所以不贪。
而他师父想让他明白的,却是另一种佛。
一种更简单,也是更直白的佛。
不贪所以不想。
二者虽然在字句上只有顺序的差别,但是在释义所包含的道理上,却是截然不同的。
不贪的人,没那么容易变贪。
但是不想的人,还是太容易去想了。
所以老方丈才非要让了果去经历一番世俗。
毕竟人要如何方能做到不贪呢,那总得先贪过。
贪了却得不到,时间久了,心自然也就定了。
可如果小和尚贪了,也得到了他想要的呢。
那就只能说明,他和佛门的缘分还不够,又或者是已经了清,老方丈也不会再强求他回少林。
只管让他好好地去做一个凡世中人便是。
归根结底,了果小和尚真的会去想去贪吗。
他会的,从小看着他长大的老方丈确信这一点。
他在山中待得太久了,凡俗里总会有可以让他动心的事。
不过他会想什么,会贪什么呢,这就不是老方丈所能够猜得到了。
洛阳城的大街上,人流往来。
了果看着街对面的女孩,不言不语。
他觉得世人很可悲,总是执迷于一些既求不得,亦留不住的虚无之中。
便好比是生老病死。
人皆有一死,又何必固执。
那女孩哭得这般伤心,无非是因为被人夺了草席,然如果她不在意那草席呢,自然也就不会伤心了。
恍若是,如果人人都将生死置之度外,只是感受自己此时此刻的存在,那这世间还有什么不能通达的念头呢。
了果所悟的佛,便是用佛的视角来看待自己性命。
假如自己不再是自己。
“我”只是在切身的经历另一个人的生来死去。
那么,喜自然是令人快乐的,但悲,也不过就是另一种体验而已。
冷,就静静地感受冷,热,便默默地察觉热。
把所要做的每一件琐事,所要拥有的每一种情绪。
都当成是一次可以细细琢磨的消遣,便像是在看一场由自己来演的皮影戏一般。
那么万事万物,不就都可以平静相待了吗。
了果这么想着,自认自己已经明白了,如果想叫佛渡人,便必须得先让人渡人。
若是连自己都渡不了自己,佛又怎么能渡了你呢。
巷子里,女孩哭得越来越伤心。
了果本想就此离开。
但是看着那小丫头衣衫褴褛的模样,他莫名地想到了什么。
以至于他最终还是迈步走了上去,并貌似慈悲地微笑着,声音温吞地开口说道。
“阿弥陀佛,小施主,你在哭什么呢?”
了果再次破了戒,因为他想渡了面前的女孩。
然后向他的师父证明,他的佛没有错。
千人千佛,佛无对错。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