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夏文圣> 第六十二章:江宁之祸,人心惶惶,大夏京都,暗流涌动(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六十二章:江宁之祸,人心惶惶,大夏京都,暗流涌动(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笔趣阁ddxsku81中文网
  大夏京都。

  江宁郡之事,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心病。

  官越大对这件事情越为上心。

  牵扯利益者,需细心算计。

  非利益受益者,需为国效力。

  只不过,当江宁郡消息传来后,却引来一阵议论。

  户部后堂。

  数位户部官员聚集,皆在商议江宁郡之事。

  户部尚书何言坐在首座,脸色不太好看,而其余官员则看着一封封加急情报,也纷纷变色。

  “六十两一石粮米,这是要做什么?江宁郡洪灾已经到了这个程度吗?这才几天过去?”

  有官员开口,望着奏折上的内容。

  “江宁郡洪灾固然可怕,难民四起老夫可以理解,只是江宁郡米行也未免太过于激进了吧?这才几天,价格就涨了十倍。”

  “若是灾民再多,是不是价格要涨到几百两银子一石?当真是岂有此理。”

  又有官员开口,认为这价格实在是太离谱了。

  难民这才刚刚抵达江宁郡,价格就涨到几百两银子一石,这样下去的话,岂不是要破天价?

  “事出反常必有妖。”

  “这些商贩敢如此大胆,一来是难民扎堆,二来是官仓的确无粮,才促使他们任意妄为。”

  “而且这其中肯定有官府的人在背后撑腰,价格如此浮夸,却没有禁止,江宁府府君,还有江宁郡郡守难逃其咎啊。”

  几人你一言我一句,分析着江宁郡之事。

  首座上的何言却一直沉默不语。

  待众人说完之后,何言之声这才缓缓响起。

  “眼下主要之事,还是救灾为主。”

  “朝廷派出龙舟运粮,但依旧是杯水车薪。”

  “老夫打算拟份奏章,用国库银两购买当地粮食,只是眼下江宁府粮价疯涨,需立刻制止,否则国库之银,无法购买十之一二。”

  “到头来银两花了,赈不了灾,这才是大问题。”

  “诸位也准备好拟奏之备,明日早朝,需方侍郎还有李侍郎共同参奏。”

  何言开口。

  他思来想去,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国库银两购买粮食。

  用龙舟运粮,成本太大。

  倒不如直接用国库的银两购买粮食,既减少成本,又能有效救灾。

  只不过价格不能太高,比平时高一些他认,但要以十倍价格购买粮食,这肯定是不行的。

  此话一说。

  在场众人纷纷沉默下来了。

  过了片刻,李侍郎之声不由响起。

  “尚书大人。”

  “国库买粮,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眼下这般局面,动用国库,会不会招来麻烦啊?”

  李侍郎开口,他是户部左侍郎,官拜三品,也是一等一的权臣。

  若是不出意外,待何言告老还乡之后,他就是未来大夏的户部尚书。

  何言已到花甲之年,这个位置最多再坐五年就到头了。

  自然身为未来的尚书,李侍郎也要掂量一二,直接耗空国库,留下一个烂摊子给自己,换谁都接受不了。

  当然这是核心问题,可还有一个次要问题。

  那就是国库这东西一直是极其敏感的东西,倘若这样做,会不会招来麻烦。

  江宁府涨价,你这边花钱购买粮食,这当中有没有猫腻?

  “没有什么麻烦不麻烦。”

  “到了这个时候,救灾为主,国库还有三万五千七百万两白银可用,留有两万万两白银为根基,其余一万五千七百万两白银皆可用来购买粮食。”

  “倘若江宁府米商愿意,可再拨五千万两白银,可以让他们赚点,但想要赚太多就别想。”

  何言开口。

  这是他的底线。

  高价买粮,天灾面前,他们认。

  先解决完事再说,没必要斤斤计较。

  可要是天价买粮,那就完全没必要了。

  “尚书大人,那什么价格愿意购粮?”

  李侍郎询问道。

  “最高十二两。”

  何言出声,说出心底价。

  十二两的确没啥问题,虽然翻倍了,但江宁府发生洪灾,想要维持原价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真要说的话,十二两白银一石,的的确确没问题,百姓自己掏点钱,朝廷掏大头。

  只要能稳定局势,问题便可以逐步解决。

  “好。”

  “那属下着手处理此事。”

  李侍郎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

  大夏吏部。

  同样也在围绕此事议论。

  但不同于户部救灾之事。

  吏部后堂。

  只有三人。

  吏部尚书胡庸,吏部左侍郎徐来,吏部右侍郎王江。

  “江宁郡郡守当真是胡作为非,府内米商将粮米价格抬至六十两一石,天底下哪里有这么贵的粮食?”

  徐来的声音响起,痛斥江宁郡郡守失责。

  “灾民四起,官仓无粮,他这般做也是无可奈何之为,虽有些过失,但也在情理之中啊。”

  王江出声,江宁郡郡守张旸与他有些关系,自然要说上几句好话。

  “情理之中?”

  “官仓无粮,难道就可以让这些奸商肆意任为吗?”

  “这才几日?就涨至六十两一石,十倍之价,这就是官吏无能。”

  徐来继续痛斥。

  丝毫不给对方任何一点面子。

  “徐大人,您这话有些过了。”

  “天灾人祸,谁能控制?再者朝廷百官,有谁想出良策?”

  王江有些不服气了。

  只是,就在此时,吏部尚书胡庸之声却已响起。

  “眼下之事,不是张旸所能抉择的了。”

  胡庸一开口。

  两人顿时闭嘴。

  同时也在细细琢磨。

  “尚书大人的意思是说,是有人在背后指点张旸?”

  他们听得出这是什么意思,忍不住好奇问道。

  “昨日,大夏书院,顾锦年献策,苏文景连赞三声好。”

  “而后入宫,陛下也龙颜大悦。”

  “今日,江宁郡郡守张旸,便放任粮价不管。”

  “两位说说看,这其中有什么巧合吗?”

  胡庸平静,道出关键点。

  “顾锦年献策?他能献什么策?文章诗词,顾锦年的确不错,老夫也佩服,可国之大事,他一个稚童懂什么?”

  “此事属下也听说过,可属下并不认为,顾锦年能献什么策,民间百姓也有言说,是苏文景看中顾锦年之才华,故而起了收徒之念,写下策略,将功劳赠给顾锦年。”

  “这个说法,属下认可。”

  两人开口,从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看出,他们认可顾锦年的文采,可对于治国这方面,他们并不认可。

  这并不是轻视,而是种种原因,读书好不代表就会治国。

  哪怕是科举状元,刚开始也不过只能入个翰林院罢了。

  原因很简单,在朝堂这个大染缸磨练一二。

  不吃亏,不上当,难以大用。

  这世间上不可否认是有天才的,但计谋这种东西,与阅历有很大关系。

  只是胡庸端起茶杯,细细品了一口,随后出声道。

  “无论是顾锦年出策,还是文景先生出策,甚至这只是一场戏,都不可否认一点。”

  “张旸是受人指使,默认米商涨价,两位应当考虑的是,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谁让他们这样做的。”

  说完此话。

  两人顿时沉默。

  大约片刻后,两人不约而同想到了一个可能性。

  “大人,您的意思是说,这是陛下故意为之,想要激起民怨,从而降低影响?”

  徐来忍不住开口。

  而胡庸却摇了摇头道。

  “不是陛下。”

  他直接否认,即便是跟自己心腹谈话,也绝对不会说错一字。

  “文景先生吗?”

  王江好奇出声。

  “也不是文景先生。”

  “谁献策就是谁。”

  胡庸淡淡出声,陛下他不敢多言,苏文景他也不想牵扯。

  既然民间说献策的人是顾锦年,那就当做是顾锦年。

  事情是谁做的无所谓,重点是能带来什么影响,这才是关键。

  听到胡庸如此开口,两人也点了点头,没有去纠结到底是谁的主意。

  “尚书大人,您的意思是说,陛下要拿这批商人开刀了?”

  徐来回到主题,如此询问道。

  “不出意外的话。”

  “应是如此。”

  胡庸点了点头,而后将茶杯放下继续开口。

  “要毁一个人,先让他疯狂。”

  “江宁郡郡守再蠢,也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此乱来,否则朝廷秋后算账,他头上的官帽也该落下来了。”

  “江宁郡的一举一动,都是朝廷的意思,顾锦年所献之策,老夫大致也猜出来了。”

  “任商涨价,米价破天,激起民怨,而后铁骑踏过,人头落地,开仓放粮,平息百姓之怒。”

  胡庸淡淡出声,将自己的猜测全部说出来。

  刹那间,两人沉默。

  关于永盛大帝杀商之事,其实他们心里也有点数,就是没想到陛下会用这种方案。

  至于这献策,大家都明白,肯定是陛下做的一场戏罢了。

  让顾锦年出面,苏文景唱配角,最终朝廷执行。

  倘若真惹来麻烦,所有矛头都会指向顾锦年,可顾锦年是谁?一个毛头小子罢了。

  朝廷为什么会相信顾锦年之言?无非就是顾锦年写出千古文章,以致于误判。

  朝廷背一定的责任,顾锦年背大锅。

  但那又如何?

  你敢动顾锦年吗?

  顾锦年背后是谁?是国公府,是镇国公,是顾老爷子,这些世家阀门不怕死吗?

  撑到死顾家就算倒台,也能狠狠咬断这帮人的脖子。

  那么最终受益者是谁?

  是皇帝。

  世家阀门为什么敢跟皇帝对着干,是因为面对皇帝时,他们是一体的。

  但为什么不会跟镇国公对着干,是因为面对镇国公时,他们不是一体的。

  这里面又涉及到诸多权力之说。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一点。

  皇帝要对江宁郡商人动刀子了。

  而且很有可能,要牵扯出更多的事情,江宁郡的商人算什么?

  世家阀门才是关键。

  徐来两人细细思索,越想越觉得恐怖。

  在他们看来,江宁郡很有可能会引来更大的麻烦,陛下要对商人出刀,那么就不会这么简简单单。

  很有可能要将一些大的世家阀门一同斩了。

  这是一个讯号。

  不能说一定如此。

  但可能性很大。

  否则的话,灾祸期间,不压制商人涨价,还放纵商人涨价是什么意思?

  “行了。”

  “无论如何,我等静观其变吧。”

  “其他的就不说了。”

  此时,胡庸站起身来,他舒展腰肢,没有继续说下去了。

  该说的已经说完了。

  剩下的,他们二人自己体悟就好。

  胡庸走出后堂。

  两人彼此相视一眼。

  这种事情,常人难以猜测到,胡庸知晓此事,其实完全没必要告诉他们二人。

  如今说出来,又是另一重意思了。

  只不过两人没有说话,而是起身离开,但各有心思。

  同一时刻。

  大夏秦王府内。

  一名男子立在秦王面前,恭敬无比。

  “殿下。”

  “江宁郡粮价涨至六十两白银一石,有传闻是江宁府已无破局,郡守张旸大肆敛财,与商贩同流合污。”

  男子开口,告知秦王江宁郡之事。

  “同流合污?”

  “一方郡守,想要敛财何须与这帮商人同流。”

  “端是可笑。”

  秦王落座高椅之上,他相貌并不英俊,反倒是有些狠劲,左脸颊更是有一道疤痕,虽然不深,但却给人一种霸道之感。

  这是大夏二皇子,秦王殿下。

  当年随永盛大帝一同起义谋反,秦王殿下更是一马当先,数次救驾,更是率领三千精锐,七日破城,勇猛无双。

  如今更是执掌大夏一处军营,掌虎符兵印。

  是太子最大的竞争对手,几乎没有之一。

  当得知江宁郡实情之后,秦王直接否认这般谣言。

  随后他站起身来,细细思索。

  过了片刻,秦王李遂瞬间明悟前后因果。

  “要对江宁郡商贩动刀?”

  他瞬间察觉,而后看向眼前男子道。

  “传本王之令,让杨,赵,周三家不得参合江宁郡之事,跟他们说,谁若是触碰江宁郡,借机发财,本王决不轻饶。”

  李遂察觉而出,第一时间便是想让自己手下的世家收敛一二。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