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情况在二战后发生改变,英格兰北部传统重工业逐渐衰落,足球格局开始向南倾斜: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英格兰前两级别联赛中的南方球队数量,已经开始反超北方。其中道理不难解释:南方相较北方更有钱。职业足球的残酷规律就是——金钱几乎决定一切。
事实上,经济基础决定球场表现的现象绝非英超独有。本赛季欧洲其他四大联赛冠军——巴黎圣日耳曼、皇马、拜仁慕尼黑以及AC米兰,其所在地巴黎、马德里、慕尼黑以及米兰均为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与这四座城市不同,伦敦虽贵为欧洲金融中心,但此地的足球俱乐部却长期在资金储备上缺乏足够竞争力。1997年,当德勤会计事务所首次发布世界足球俱乐部财富排行榜时,只有切尔西一家勉强挤进前十——值得一提的是,彼时的切尔西连自家球场都没有,斯坦福桥的所有权被老板肯·贝茨抵押给了第三方。
那个时期的切尔西和阿森纳,几乎就是乏味伦敦城的缩影。当时,伦敦的整体房价还很便宜,酒吧也大多简陋。“酷不列颠”(Cool Britannia)文化浪潮尚处于萌芽阶段。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英国开始延续了至今的“去工业化”产业架构调整。
去工业化后的英国服务业占总体GDP比重高达78.4%,而服务业又大多集中于伦敦。为什么是伦敦?因为英国经济有条不成文的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资金最终会流向伦敦。
2003年,当俄罗斯寡头罗曼·阿布拉莫维奇决定在英格兰购买一支足球俱乐部用以转移安全资金时,他买下了位于西伦敦肯辛顿区的切尔西。
当然,他选择切尔西并非出于情怀,或理性的商业回报,纯粹是因为切尔西距离他位于伊顿广场的豪宅距离最近。
事实上,阿布最初看上的是另一支伦敦球队阿森纳,然而他当时的财务智囊团——瑞士银行犯了一个严重错误——他们得到的消息是:阿森纳不对外出售。这一信息错误,直接改写了英格兰乃至欧洲足球的历史。智囊团当然也推荐过同处北伦敦的热刺,但被阿布严词拒绝,理由是:去托特纳姆的高速公路,比鄂木斯克还糟糕。
借助金融中心的地位,伦敦变得越来越富有。越来越多的本地居民和成千上万的游客愿意花大价钱去观看英超比赛。伦敦地铁里的广告,阿森纳、切尔西、热刺的宣传广告,穿插于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海报中,成为了伦敦娱乐生活的强势文化输出。据统计,新冠开始前,全球每年有高达3920万游客前往伦敦参观。
一个证据可以证明游客对伦敦足球市场的需求:阿森纳、切尔西、热刺、西汉姆联、富勒姆、水晶宫以及布伦特福德都搬进或者计划搬迁至一座更大的球场。
2006年,阿森纳从狭小的海布里球场搬迁到了如今的酋长球场。这次搬迁意味着每个比赛日,阿森纳可以多收益300万英镑;10年后,东伦敦的西汉姆联借伦敦奥运会之机,搬进了可容纳6.6万人的伦敦碗;2017年,水晶宫宣布将自己的塞尔赫斯特球场座位扩建至34000个;2019年,另一支北伦敦球队热刺搬进了新白鹿巷球场。
和阿森纳重新选址不同,新白鹿巷球场是一座基于老位置而新建的球场。目前,这是全欧洲俱乐部单独投入最高的球场,仅南看台就可容纳1.75万人,比英超伯恩茅斯队的整个体育场容量还多。顺便提一句,球场内还有一个微型啤酒酿造厂,每分钟能产一万品脱的新鲜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