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第414章 到底是谁(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414章 到底是谁(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李家有喜,且将双喜临门。

  现有大儿媳赵雅芳,后有二儿媳顾宁,添人进口,家族兴旺。

  李顺回家这一趟,可谓是心满意足,老怀甚慰。

  但相聚总是短暂的,离别总有诸多不舍。

  周日这一天,李顺同刘茵在二儿子家用的晚饭,晚饭过后享受了短暂的天伦之乐。

  尤其是小李姝,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恰逢爷爷来了,那更是欢乐。

  算上周亚梅母子,家里的人多了,她人来疯的性格,直玩到电量消耗殆尽,这才趴在沙发上睡着了。

  小孩子的精力还不足以支撑她等到爷爷走才休息。

  把孩子送回屋,李学武便由着韩建昆开车,把父母送回了家。

  父母带来的营养品他都收了,这是老人的关爱,回去的时候车上放了些各地特产,是他作为儿子的孝顺。

  李顺回来的这几天其实并没有休息到,除了应付家里的事,他还要跑单位的工作。

  年终岁尾了,就算是再没有人情往来,可终究是逃不过形势所迫。

  他可以不在乎他自己,也可以不在乎大儿子和二儿子的发展,毕竟都不是一个圈子里的。

  但小儿子李学才未来还是要在中医这个行业里学习和工作的,如何能不走动。

  回来一次本就是难得,也算是借着添孙之喜,把关系走了走。

  人家不冲别的,就是他那几个儿子,再加上这种危险时期,他都能全身而退,怎么能不要他的人情。

  所以,即便是周一这天,韩建昆送了李学武上班,又过去四合院送了李顺和李学才,可这几天下来,李顺依旧是紧赶慢赶地完成了这次下山的任务。

  李学武因为工作忙,事情多,对父亲的照顾自然是没办法太过于亲力亲为。

  好在是父亲和三弟都在一起,他和家里也都放心。

  一月十二号,周一。

  李学武早上刚进办公室刚忙了一阵,便接到了通知。

  管委会决议,红星轧钢厂1966年年终总结会暨1967年开年工作会议将于下周一召开,为期一天。

  李学武看了一下会议议程,包括讲话、表彰、动员等等议程,倒是比去年的要简略了许多。

  原因嘛,都很清楚,管委会当家,没有了那么多投票和举手的环节,部门精简过后,业务内容更是高度集中化,能办的平日里都做了计划和总结。

  还是那句话,大会办小事,小会办大事。

  这次会议李学武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会议协调和讲话。

  很特别的,一般由厂领导做讲话和发言的内容里出现了李学武的名字。

  需要讲的主题思想便是去年的贸易工作总结和今年的贸易工作拓展。

  这也是他作为贸易工作管理者的优势和需要。

  但在厂机关普遍的认知是,李学武已经具备了厂相关业务的管理权限,甚至是被李怀德作为接班人进行培养。

  李学武倒是没有被这种流言,或者说是非议影响到,他的工作多了,责任也大了。

  就算是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工作节奏,但在周一这天还是觉得心累。

  上午同主管人事工作的谢兰芝谢大姐坐了坐,谈了最后一个批次的人事招录工作,以及当前正在进行的竞赛考核工作。

  他同谢大姐也表达了自己的重视,同时也传达了领导关于人事变革方案的认真态度。

  尤其是这一个月的宝贵时间,人事处要充分调动全场职工大学习、

  大提升的工作热情。

  在保证最终考核结果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还要保证参赛职工能通过这一活动学习到真知识,真本领。

  轧钢厂今年的工作目标会议上已经强调很多遍了,对于人事变革工作的态度,谢大姐自然了解。

  由李学武作为委办副主任,代表领导同她谈话,其实就已经说明了领导们对于开年第一次大型活动的目的和态度。

  人事不改革,业务改革事倍功半,厂里上上下下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了人事处,谢大姐的压力也很大。

  在同李学武认真表态的同时,她也主动向李学武,向厂领导寻求指导和帮助。

  谢兰芝在谈话中提出,需要厂里支援监督和执行力量,尤其是针对于工作量特别大的监督工作。

  李学武今天找谢大姐谈话,自然是带着厂领导的嘱托,所以严肃表明了,人事处在主持这一人事变革工作中,需要什么支援,尽管说。

  针对谢兰芝提出的监督和执行支援需要,李学武也是率先表态,从保卫组协调专业人员,成立专项工作组,对口支援人事处。

  而就执行力量所言,李学武也是做了答允,会协调景副主任,调正在厂里实习的大学生,以及各车间优秀工作者、先进个人进行支援。

  他也叮嘱谢大姐,人事处要及时解决培训和考核力量的建设。

  尤其是培训力量,理论知识可以集中在学校学习,但实操学习还是要有成熟技术工人来配合带教。

  人事处要主动下车间,通过工人等级考试、技能考核培训等实际工作,选拔培养出一批优秀带教教员。

  如有需要,厂里也可以就这一部分工作提供技术教育补贴,给予在带教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工人优秀奖励。

  话及如此,谢兰芝也是保证,一定完成这项艰巨任务,走好轧钢厂集团化目标的第一步。

  同谢大姐谈话结束,又会同景副主任,针对上一周开展的七厂和十六厂兼并工作做总结和安排。

  会议结束后,他又针对人事处所提出的工作需要,与景玉农做了沟通。

  先解决财政支持,再由谢兰芝去找谷副主任做汇报和请示。

  技能竞赛只有这一个月的黄金培训时间,全厂都很重视,没人敢拖沓。

  兼并工作谈完,定于下周开始全面接收和清理盘查两个工厂,同时就京城二汽所提出的零部件供应链问题做了确定。

  这周四,二汽领导将会带队来轧钢厂主动商谈这一问题,景副主任已经协调好了会谈工作。

  同时确定的还有针对外贸以及商业旅行团的谈判工作准备,今年轧钢厂将要推进的商业目标依旧有缺口需要补足。

  商业旅行团的到来无异于是最后的解决途径。

  别看现在全厂的目光都在人事工作上,好像把那些外商安置在国际饭店就不管了。

  其实不是这样的,包括具体负责谈判工作的景玉农,负责协调工作的李学武,都在做这项工作。

  景玉农也很忙,一忙起来脾气就不怎么好,全没了上周六的英伦风范。

  关于财政支持,景玉农也是表现出了「吝啬」的一面,如果不是李学武来讲,她听都不会听的。

  但现在既然李学武说了,又是关系到人事改革工作的重点推进,捏着鼻子应了。

  不过她也说了,有了这一笔支出,厂里就多了一笔赤字,现在开始拉饥荒,下半年就得努力还饥荒。

  李学武对于她的认真也是没辙,厂里的账本基本上透明化了,有钱没钱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可谓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只要不负责财务工作,那

  财务出现赤字问题,跟自己又有啥关系。

  以前大家都是这么想的,但今年开始,景玉农便将财政预算考核机制算在了干部考核管理程序当中。

  也就是说,花小钱办大事,才更符合干部执行标准。

  要不怎么厂里机关和车间都在抱怨,越觉得厂里在发展,这身上的压力越沉重了呢。

  李学武从景玉农办公室里出来,便遇见栗海洋来找。

  「正好,李副主任,有您的会议议程通知」

  栗海洋将一份文件递给了李学武,笑着解释道:「刚想去保卫楼找您的」。

  「跟景副主任谈事情」

  李学武随口解释了一句,看着手里的会议行程,问道:「怎么还有大学习会议?」

  他有些皱眉地抬起头,看向栗海洋问道:「我需要参加?」

  「不止是您,还有李主任」

  栗海洋将手里的另一份文件递给了他,轻声提醒道:「市里组织的,点名各单位一把手要到场」。

  我又特么不是一把手!

  李学武在心里吐槽,脸上便有些抵触,翻开文件夹,却见是一份杂志。

  《红旗》杂志,轧钢厂为厂里副处级以上干部都订阅了,同《人民大报》在组织刊物上是一个重要级别的。

  知道栗海洋不会无的放矢,他就站在走廊里,沿着对方折叠好的位置翻开了。

  文章不是今天发表的,是昨天最新一期。

  李学武看着文章的标题和摘要便是眼睛一跳,抬头看了栗海洋一眼,又低头看了起来。

  文章是关于最近发生的形势变化,以及针对魔都……

  李学武看完手里的文章,眉头皱的老深,长舒一口气,将文件交还给了栗海洋,道:「我知道了」。

  「您别忘了周六去津门还有个会」

  栗海洋见李学武了解了周五的会议内容和意义,这便又提醒了他周六的事。

  李学武点点头,心里想着事情,没再说话,拿着文件便往楼下走去。

  其实栗海洋还想给李学武道一声恭喜来着,因为他听着消息,李学武的秘书彭晓力在委办报备他的行程。

  明天,也就是周二,李学武将要去大礼堂参加保卫安全年度表彰大会,也是全国优秀保卫安全干部的表彰会。

  只是这会儿李学武的兴致不高,他也知道是因为手里的杂志文章所致。

  栗海洋颇为无奈地整理了手里的文件,跟李学武说一声仅仅是让他有个准备。

  至于接下来,仍然需要跟彭晓力对接,不然到时候李学武落下会,都是他们的责任。

  李学武下楼的时候还在想着这一篇社论发出,代表了什么意义。

  很直接的,从宣传角度来看,主管宣传工作的那位出了问题,直接影响了现在的宣传风向。

  再从这篇社论中引申思考,未来一段时间,大学习的种子便会在各地开花。

  李学武很清楚,组织结构变革,管理结构变革,建立什么三方管委会,对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并不是什么好事。

  本来因为去年五月份开始的大学习活动造成的一定情况,形势更因这一次火上浇油变得愈加扑朔迷离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