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文明破晓> 第331章 北方之春(一)(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31章 北方之春(一)(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政府现阶段以‘公平’为出发点,向人民提供土地用来耕种生产,让人民生活水平在小商品经济中快速发展。

  何锐继续解释道:“中国现在有11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领土,这1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非全都是私有,属于国有的土地很多,无主的荒地面积更大。

  扣扣563743675

  那些拥有私人土地的人,也不是都有资格进入到新时代。欠下的血债的人到了偿还血债的时候,执意要通过战争手段把中国停止在旧时代的人,也会被粉碎。这些人的土地,会被无偿没收大部分甚至是全部。这些法律工作准备的如何了?”

  “已经准备好了。”赵天麟答道。说完,却不由得叹息一声。注定会有很多人丧命在旧时代,但想到绝大部分中国人都会在新时代更好的活下去,赵天麟就必须承担起这些工作。

  时间很快到了11月10日。幕僚进来禀报,“总理,徐树铮等人所部已经开始南下。”

  段祺瑞叹息一声,“唉,随他们去吧。”

  幕僚见段祺瑞这般,也不再多说,退了出去。段祺瑞突然想叫住幕僚,却还是没有开口。

  11月8日,段祺瑞召集了皖系众将,将接受东北军整编的安排告知给众人。此时段祺瑞已经不再命令兄弟们必须接受,只是将自己的决定告知给一众兄弟。徐树铮当时就跳起来喊道:“总长,我们还有二十万兄弟,十几万条枪,难道真的就一枪不放就降了么?”

  段祺瑞当时并没有劝说众人。大家都不傻,心里面都门清。嘴上说什么,都是让别人听的。只要没人跟着他们一起犯傻,他们自己也就老实了。

  然而段祺瑞没想到,徐树铮这个最被他看好的将领竟然也走了。这样的话,北洋皖系最能打的两万人马已经带着装备开始南下,看他们的路线,是准备先退到河南去。

  段祺瑞自己都心灰意冷,此时也着实不想劝说别人。虽然走了两万人,还有数万人马并没有按照何锐规定的位置集结,却还是有十万最不能打的部队抵达了等待整编的位置。自己最少救了十万人,段祺瑞觉得自己对得起皖系兄弟们了。

  11月11日0时,山海关北方的东北军驻军直奔上海关口。这里已经是一片灯火的海洋,北洋所有山海关守军全部列队关前,每一个排都有人举着火把。

  站点:塔^读,欢迎下载^

  见到前来接管的东北军,山海关镇守使上前与前来接管的东北军师长互相敬礼,镇守使随即交出配枪。东北军师长接过配枪,两人再次互相敬礼。

  东北军此时已经在高处架设好了大灯,一盏盏明亮的大灯亮起,山海关上下一片明亮。火把已经不再需要,被纷纷熄灭。

  双方部队整齐列队。在军乐队的奏乐声中,山海关上的民国五色旗缓缓降落。随着军乐切换成了东北政府的进行曲,东北政府的红旗在旗杆上冉冉升起。

  此时,东北军南下的大门已经被完全打开。

  礼毕,北洋军各部队开始向东北政府交出武器。一队队士兵们排着队伍将自己的武器放到那些大灯打出的亮光中。山海关镇守部队则带着东北军接管武器弹药库。

  也在此时,下午已经睡了一觉的英国全权特派大使朱尔典勋爵正疲惫的与部下就皖系徐树铮等人的联络问题进行讨论。

  段祺瑞政府内并不缺乏向列强出卖消息的人,段祺瑞的投降也不令朱尔典讶异。唯一问题是,段祺瑞投降的太快了。

  “阁下,我们可以要求徐树铮等人率领部队南下,与曹锟和吴佩孚部队汇合。如果他们一定要留在河南,就无法得到我们的任何支持。”

  听了外交人员的介绍,朱尔典微皱的眉头并没有舒展开。朱尔典不清楚自己该如何评价自己的老相识段祺瑞。是该说段祺瑞冥顽不灵?还是该说段祺瑞能看清局面?

  不管是哪一种,段祺瑞始终不肯与朱尔典进行面谈。加上皖系的果断投降,这对大英帝国并非好消息。

  一个年轻的声音打破了沉默,“阁下,我们可以要求在河北的驻军阻拦东北军南下。”

  此言一出,众人都用厌恶的眼光看着这个青涩的毛头小子。英国外交部三等秘书伯纳德直接呵斥道:“你现在给大家倒茶去。”

  这毛头小子没想到自己满心为了大英帝国,竟然会被赶出会议。但其他众人都不开口,明显是默认了这样的要求。年轻的英国文官委屈的站起身,带着委屈的神色出门去了。

  伯纳德这才替朱尔典向众人说道:“此时,大英帝国在华北的驻军,决不许离开驻地!”

  其他人都不吭声。大家很清楚,面对百万东北军,几千人的英国在华北的驻军连战斗力都谈不上。能够在驻地里不发生冲突,是现在最好的选择。

  不仅朱尔典等中层人员这么想,已经接到了警告的英国驻军也这么想。

  在《辛丑条约里,有这样的规定:“大清国国家允定,各国使馆界,以为专允住用之处,并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长留兵队,分保使馆。”“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今诸国驻守之处系:黄村、郎(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皇岛、山海关。”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