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愣了下,随即激动的站了起来:“明公,您终于下定决心了?”
“自先帝执意与我决裂后,我就明白,这天下在他们眼中和我们眼中是不一样的。我也确实有了改天换地的心思,但不是现在。”张好古说道。
“明公,是眼下我们的力量还不够吗?”黄宗羲不解的问道。
张好古哈哈一笑:“太冲啊,我们的力量看似很大,也的确可以改换朝堂,但我们要的是改朝换代吗?我们要的可不是仅仅改变一个朝代,而是改变这个天下啊。”
“想要改变天下,我们最先要做的,是让天下人能看清这个世界,能学会思考。”
“所以说,我们要做的还多着呢,路漫漫其修远兮,我等当坚定不移而攀登。”
这一番话,不仅仅是张好古说给黄宗羲听的,更是张好古说给自己听的。
封建的世界里,是无法诞生出来天下大同的花的。
张好古在这个世界融入了这么多年,始终无法完全的适应这个世界,以前张好古能力不够,只能顺从世界,而现在,张好古想要尝试改变这个世界。
弱者被迫适应世界,而强者则强迫世界适应自己,张好古决定当那个强者,当那个第一人。
这是在朱由校召张好古入京时张好古就诞生的觉悟,他将放弃妥协,他将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他面对的是传承数千年的封建势力,是上到皇帝下到贩夫走卒都适应沉沦的世界,而他,要做的就是打破这个旧有世界,让这个世界换一片天。
在这样的觉悟下,加上张好古对朱由检彻底不抱任何希望,所以张好古干脆一人担起了军政大事,彻底把朱由检变成一个泥塑。
他要趁现在还有时间,还有机会抓紧调整部署一切,随着朱由检在皇帝位置上待得时间越来越久,哪怕张好古千防万防,都会有人投靠朱由检,选择站在皇帝那边,谁让朱由检是皇帝呢?谁让大明姓朱呢?
朝会如今再次变成摆设,朱由检虽然每日上朝,可朝堂之上却是轮不到他说话的,张好古带着大同党人就把一切事务给处理妥当了,丝毫不给朱由检任何机会。
然而即便如此,即便大同党如此强势,可谓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一副独揽大明朝政的模样,可依旧有人选择支持朱由检,因为朱由检是皇帝,是正统。
更何况大同党人占据的位置太多了,内阁首辅,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各部侍郎,宫里宫外,朝堂和地方,多少新党的人?
而又有多少人同样盯上了这些位置?
别的不说,单单一个内阁首辅,眼下看着是没人敢和张好古竞争,但实际上私下里动小心思的人少么?
张好古知道这些,但他现在懒得搭理这些人。
这朝堂,他迟早要离开的,如果想要进行一次变革,一次彻彻底底的变革,那么不经历流血,不经历镇痛是永远无法蜕变完全的。
这样的流血和镇痛无法避免,是任何一次变革都会有的,天启朝新政尹始到现在,死了多少人,流了多少鲜血?
这还只是内部的变革,若是要彻底撕毁这个旧世界,那么所造成的动荡,必然影响更大。
张好古之前是心软,但现在张好古已经冷下了心,不经历痛苦,不把真实那肮脏的一面血淋淋的撕开,就无法迎接新世界。
也正是如此,张好古这段时间在各种方面的处理上显得愈发果断。
文渊阁中,张好古正在进行内阁例会,张瑞图、卢象升、孙承宗、钱谦益、黄立极、乔允升俱在,这次会议依旧是张好古主持,众人听着。
“有人说,辽东苦寒之地,食之无味,应当弃掉。”
“这话说的代表了不少人的心思,原因我也清楚,无非是觉得辽东的发展影响到了他们。”
“但这不是我们不发展辽东的理由!”
张好古平稳的说着,神情波澜不惊:“辽东,如今的东北,地域之广阔,可活千万人,其资源更是数不胜数,煤、铁、铜、金...这东北,完全可以成为大明下一个工业基地。”
“大明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开发东北,发展东北,把东北建设成为直隶、江南之后大明第三个工业重地。”
“东北的资源丰富,其地理更为关键,若要大明长久的在东北扎根,以目前的人手是完全不够的,所以东北需要移民,迁山东、河南、直隶等地的部分百姓进入东北,为东北发展奠定一部分基础。”
张好古说着,张瑞图、卢象升等人默默记着,显然也是适应了如今大明的内阁节奏。
而孙承宗看着卢象升、钱谦益等人记录,黄立极和乔允升神游天外,显然还无法适应张好古主政内阁时的快节奏。
张好古继续说道:“直隶、江南的工业,部分转移到辽东,先把架子给搭起来。这一块需要朝廷的资源倾斜,卢相,钱相,你们负责这一块。”
“年前那次平满清之战,虽然让大明的经济恢复了一些,可到底是受到了影响,直隶和江南的工商业受挫不小,不少工厂关门,工人歇业。眼下有东北这个大发展的地方,正好能刺激刺激工业,重新焕发活力。”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