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晚清第一枭雄> 第164章 报社、内务处、银行(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64章 报社、内务处、银行(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五、有的部队在地方作威作福,违反了复兴会为民作主的初衷。按照当前架构,团一级才设监察科,但监察科接受本级首长领导,本级首长护犊子,不愿惩治部下。

  为此,李珊元主张在政工部增设内务处,内务处下分设特务科、调查科、监察科等,执行反间谍、除奸、审查干部、纪检等任务。

  我去,李珊元思路倒是超前,不知是受了明朝特务制度的启发,还是他另有创新?

  这个内务处,还是有必要设立的。只是,古往今来,特务制度都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巩固统治,用得不好,反而会反噬母体。

  吴捷把草案拿在手里来回翻阅,最后问道:“草案给李雲看过了吗?”

  李雲是政工部部长,也是李珊元的顶头上司。

  李珊元赶紧说道:“我已经请示过李部长了,她同意增设内务处,提出了几条中肯的意见,我都加在草案里了。”

  既然李雲已经同意了,吴捷也就定下了决心,决定增设内务处。他思考片刻,说道:

  “我原则上同意此事。但此事非同小可,要执委会五委员一致同意才行。你把草案拿给邹世安、冯桂芳、史潘西三人,问一下他们的意见。”

  李珊元略感失望,却也只得遵命。

  李珊元刚走,冯春晖又在门外等候。

  冯春晖读过书,在汉口官方典当行里担任书办。他在汉口加入了左七军,之前一直担任左七军粮台,总管全军财政事务,如今是执委会财政部长。

  冯春晖过来,无非是哭穷,说美法中兴公司用度浩大,教育、练兵等各项事业都很耗钱。财政部全靠年底那次打土豪得到的六十万两银子,如今已经快要见底了。

  本来,他指望收税补贴财政,税源主要来自田租、各城商铺、各地税卡。

  田租收得很顺利,结合土改从地主家收取,按五成比例,收到很多实粮。根据土改政策,自1854年始,各地土改完成,改行新税率,每亩田收四成税赋。

  田租是收上来了,但工商税则见不到影子。原因在于各地拥兵自重,各自在防区内收税,不愿把税款上交财政部。

  这引起了吴捷的警惕。

  按照复兴会的政策,军队人事权归复兴会。但实际上,各地军政主官驻守一城,享有相当大的用人自主权。只要是他们上报来的用人名单,总部一般都会照准。

  军队有用人权,如果财政也能独立,岂不成了唐末的藩镇?

  晚清之所以崩溃,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央权威堕落,地方尾大不掉。究其渊源,则在湘军。湘军以厘金制度自主筹措军费,不花朝廷一分一毫,最终成功镇压太平军。

  事后,湘军大佬出任全国大半督抚。他们军功赫赫,思想开明,在任上多主张办理洋务,花钱如流水,清廷也不得不追认他们的财政自主权。

  庚子事变,慈禧太后向十一国列强宣战,东南半壁江山拒不奉诏。事后,慈禧还要夸他们灵活机变,保全了大清江山。

  当时的东南大吏,有李鸿章、刘坤一这样的湘淮大佬,也有张之洞这样的洋务派。他们之所以敢不奉诏,除了有新军,更在于拥有地方财政独立。

  慈禧在时,地方已经尾大不掉了。慈禧死后没几年,武昌起义爆发,各地纷纷独立,敲响了清廷丧钟。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