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包括夏王朝在内的后世所有王朝的国都规制源出良渚古城。
良渚古城有明显的功能分区,是中国三重构局国都之始,为后世所有王朝所沿袭。
第二,包括夏王朝在内的“华夏六器”礼制源出良渚文化。
良渚古城反山王陵墓葬、瑶山墓葬均见后世周礼的“六器”。
而且恰恰是苍璧、黄琮、白琥、青圭、赤章、玄璜六色的六器,无论颜色还是形制均完全吻合后世的《周礼》记载。
周人没见过距今他们年代之前近3000年前的良渚古城,他们的典籍记载以及实际祭祀的的玉六器,无论颜色还是器型都和良渚古城出土的玉六器完全一致,这说明什么?
只能说明华夏六器礼制是良渚发明并传承于包括周之内的后世所有王朝。
第三,包括夏朝在内的后世华夏衣冠文化源出良渚。
良渚贵族穿丝绸衣服,佩戴玉器。古籍称玉帛。
《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夏朝即以“执玉、帛”为执“六瑞”以示等级。
《尚书序》也有“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解万国以玉、帛为贡,”属国表示臣服的记载。
良渚贵族戴高冠,出土的良渚神人像,个个都是高冠,这种穿戴样式是华夏衣冠礼的最早源头。
良渚还发现了最早的系扣丝绸袍服的玉带钩。
玉带钩是华夏衣冠礼的标记性饰物,一直沿用到明和清。
良渚文明又一特色是玉梳背。
玉梳背用途为插在良渚贵族脑后的发髻上,为鸟的造形,延至于后世走向民间,为历代王朝华夏男女梳理发髻专用之物。
时至今日梳子造型依然如此。
良渚的衣冠文化被夏以后的所有王朝所继承,《淮南子·齐俗训》:“三苗髽首,羌人括领,中国冠笄”,说明华夏族人要身着袍服高冠,有别于羌人和苗人。
而良渚文化便是能找到的,最早的袍服高冠的先民。
湖州钱山漾还发现了最早的葛布。
浙江余杭横山m2出土的2件玉纺轮,余杭钵衣山遗址m2出土的1件玉纺轮,江苏吴县张陵山东山m1出土的1件玉纺轮。
余杭瑶山m11出土的1套玉纺轮和反山m23出土的1套织机部件的玉端饰。
以及江苏吴江梅堰袁家埭遗址出土的1件腹部刻有5条蚕纹的陶壶。
江苏吴县张陵山遗址出土的玉蚕蛾,更是良渚文化出现养蚕、大规模丝织的旁有力证据。
可以确定,良渚文化开创的华夏衣冠文化一直传承于后世所有王朝。
而这些夏商周都有的文化,几乎可以确定是传自良渚,或者说是被良渚所影响的。
可是,良渚灭亡的时间,与夏开创的时间,中间有两百年的断层。
这么说吧,在现代似乎两百年不算什么。
但是在那个文明方兴未艾,文字尚不成熟的年代,200年已经足够让人忘记很多事情了。
只有良渚幸存的后裔口口相传,并且有一部分遗民继续传承下去,才能够让良渚的文化没有断层。
而这部分遗民,要影响后世的夏商周文化,唯一的可能也就是成为夏文化的高层了。
这也是为什么陈翰会猜测,大禹是来自良渚的后裔!
这才能解释,为什么夏之后的中原王朝,与良渚有那么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