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等到万隆帝看见商正衙门递上来的奏章,惊的合不上嘴。
一场大火,损失之巨简直骇人听闻,银两、银票、奇珍异宝,加起来有数百万两之多。
万隆帝大发雷霆,命大理司协同商正衙门,一定要尽快抓到行凶恶徒,另遣都卫从旁相助,若需其他衙门协力,即刻奏请朝廷。
这纸圣旨一下,大理司和都卫不敢怠慢,上头有万隆帝盯着,虽说这些日子万隆帝上朝的时候屈指可数,但要是哪天朝堂上一不小心想起来这件事,没有说辞可就得小心脑袋了。
聂奉鸿急的似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再怎么说都卫都是英王李玄慈的人。
如果这件案子破不了,都卫最多也就领些罪责,但大理司可就难说了,丢了乌纱帽是小,稀里糊涂送了性命是大,连忙下令命手下所有的捕快四处搜寻七大寇的行踪,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卓城里鸡飞狗跳,大理司挨家挨户的搜查,除了那夜在城东擒获的人屠刁成和玉书生姜晚,七大寇其余五人踪影全无,仿佛是消失了一般。
还不等大理司和都卫查出什么名堂,空气中有弥漫起一股猜疑的声音。
也不知道究竟是谁第一个传出来的,商正衙门早在数年前就已经亏空百万两白银,这次商正衙门失火只不过是因为害怕有人查起来,暴露贪赃枉法的事实,自弹自唱的一出戏罢了,硬生生推到了恰逢其会的七大寇身上。
这番话原本没什么,案破之前,各种各样的流言都有,只是这次不凑巧的很,莫名其妙的传进了万隆帝的耳朵,万隆帝也动了疑心,命三皇子李玄旭彻查此事。
临阵换帅,万隆帝虽然没有明说,但朝堂上的王侯将相也猜得到天子之意,这是要把商正衙门一起查办的意思。
再加上早前太傅凌疏桐过问大理司海捕公文一事,这可不寻常的很,中书令虽有监管之责,但没有权利插手大理司的具体事务,太傅还和大理司卿聂奉鸿有监法司同衙之谊,如此行事不免有些耐人寻味。
换了查案的人,聂奉鸿稍稍松了一口气,不过商正衙门可就没有那么舒坦了,禁军将士封锁了整个商正衙门,闲杂人等不许出入,核对近年来商正衙门进出的账册。
不管能不能查出什么,此次是三皇子明武王李玄旭独当一面,不止是万隆帝看着,后宫也在瞧着,朝中百官莫不翘首相盼,掂量着要不要在李玄旭身上下注。
这种情形下三皇子李玄旭的压力可想而知,凡事严严谨谨,不敢有丝毫马虎。
分兵两路,自己坐镇商正衙门,清点账册,另一路以大理司和都卫为主,搜寻七大寇的行踪。
城南,一艘蓬船。
船夫穿着厚厚的棉衣,吃力的划着船桨,河面上刚刚破开的冰又有要冻上的样子,估摸着到了明个这划船的营生就要暂且歇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