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朱棣重生土木堡> 第一章:重生(求收藏)(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章:重生(求收藏)(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笔趣阁81中文网
  永乐二十二年,榆木川。

  一座规模庞大的营盘矗立在山峦之下,时有鲜衣怒马的明军哨骑拨马而出,营内也是人喊马嘶。

  各将领的营盘星罗棋布般拱卫着位于最中央的一处大帐,上方一杆黄龙大旗尤为显眼。

  此时的大明正值永乐盛世,万国来朝、如日中天,名臣荟萃、将星云集。

  帐内。

  三名内阁重臣和一名武将各伏跪左右,大气也不敢出,整个帐内有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感。

  朱棣,这位大明朝的千古一帝,此时此刻早已经重病缠身,就只剩下半口气吊着。

  他瞪大了眼睛,呆呆望着头顶,目光透过大帐看见了那绝美的蓝天白云,回想起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朱棣有气无力地笑了笑,无奈的接受了这一事实,用尽最后的力气,缓声说道:

  “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朕死后,尔等当秘不发丧,率大军继续回京,发密诏命太子于朕灵前继位。”

  朱棣的话语愈发显得沉重和缓慢。

  这一段话,是朱棣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他夺得了江山,终于也守住了江山,大明将在太子和好圣孙的带领下走向昌盛。

  只是,他仍然有些担心。

  父皇的眼里不揉沙子,自己得位不正,弑杀亲族,下去了会不会被父皇痛斥为逆臣贼子?

  听上头半晌没了动静,内阁大臣杨荣抬起头说道:“陛下圣明,太子殿下敦厚仁义,必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

  “太子如何,朕最为明白,大明江山交给他,朕放心。”朱棣睁开眼睛,气息虚弱的道:

  “还有一事,你们告诉太子,朕观太孙嫔孙氏心术不正,若其产子而帝早夭,当尽早诛杀!”

  听完,四名重臣心下一颤,纷纷对视,不知如何作答,最后还是杨荣上前说道:

  “臣谨遵圣旨,万岁万万岁。”

  “呵,万岁,父皇不能,我也不能,又有谁能真正的万岁呢?”朱棣自嘲地笑了一声,轻吐口气:

  “人生真短,如此江山,岂不让人留恋。”

  当天夜里,永乐皇帝朱棣病逝于榆木川军营。

  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长陵。

  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

  随后便是熟悉的剧本,仁宣之治、英宗即位、三杨辅政、太后仙逝、王振祸国、瓦剌崛起、土木之变。

  ......

  二十五年后。

  正统十四年,十月十一日。

  大明帝国京师,一名身着红色衣甲的明军兵士正手持刀枪往来巡哨于城头,看起来这又是很普通的一天。

  谁料,下一刻,一阵尖啸的破空声袭来。

  无数箭簇如雨点般抛射下来,噼里啪啦地落在城头,闷雷般的马蹄声和叫喊声在漫天的尘土掩盖下纷至沓来。

  城头的明军虽然没有受到任何伤亡,但他们的心中如遭重击,每个人都知道。

  瓦剌大军,终于还是来了!

  土木之变,数十万精锐阵亡离散,当朝公卿殉国大半,就连当今皇帝都被俘虏,这是蒙在全体臣民头顶的奇耻大辱!

  逢及骤变,举国哀悼。

  但是,毕竟不能靠哭去把瓦剌人都哭死。

  国不可一日无君,在朝臣的推举下,郕王朱祁钰临危即位,年号景泰,是为明代宗。

  随后,兵部侍郎于谦被提升为兵部尚书,主持保卫京师。

  在于谦的带领下,明军坚壁清野、枕戈待旦,京师百姓也万众一心,只等这一天的到来。

  看着远处的烟尘滚滚,听着瓦剌军的人喊马嘶,不知为何,站在城头的兵士们都松了口气。

  在他们看来,焦心的等待,比直面挫折更能折磨人。

  城头的一员明军将领眼神中没有半分畏惧,他锵然抽出腰间佩戴的雁翎刀,明晃晃的寒光正闪耀在每一位守城兵士的眼中。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