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以后,因为汴州控制着运河的交通,地位日益重要,朝廷在那里配备了十万名的军队。到了唐代末年,以汴州为根据地的朱温遂篡夺了帝位,而以汴州为首都。其后后唐虽然建都于洛阳,但不久以后,石晋鉴于汴州经济地位的重要,又以汴州为首都,名日东京,后汉、后周亦复如此。因为汴州有这样重要的历史背景,创造大统一帝国的我朝太祖,虽然不满意于汴州地势的平坦,而以形势比较险要的洛阳或长安为他的理想的首都,可是为着满足朝廷对于大量粮食的需要,也只好迁就事实,以江淮物资容易到达的汴州为首都,而名日汴京或东京。由此可知,大宋帝国之所以以汴京为首都,运河实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由此可知,汴京所以能作大宋大一统帝国的首都,运河实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汴京与运河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故淳化二年(991年)六月运河溃决的时候,连太宗皇帝本人也亲自下河来督工修理。本来,鉴于汴京的无险可守,太祖曾拟把首都迁往形势险要的洛阳,或甚至长安,可是,事实上因为汴京比较便于漕运,他这个计划只好完全打消。其后,洛阳父老又请真宗迁都于洛,真宗也因该地不便漕运而加以拒绝。
朝廷对于江淮物资的北运,也像唐代裴耀卿和刘晏改革漕运时那样,采取分段运输的办法,即转运法。当时首都与经济重心的江淮的距离,远较唐代为近,但因集中的军队较多,对于粮食的需要却特别的大。在另一方面,运河的水主要来自黄河,因受冬日黄河水干的影响,每年自三四月起只有半年左右可以通航,到了十月即因水浅而不能航运。运河每年既然只有二分一左右的时间可供船只航行之用,朝廷对于江准巨额米粮的北运,便只好尽量利用这半年可航的时间。此外,运河河水的深度又没有长江那样深,不能像长江那样航行大船。在这种情形之下,如果要想运河充分发挥运输的效能,转般法实是最合适的办法。
当时东南六路上供的米粮,每年都由各路转运司按照规定的时间分别运送到真州(今江苏仪征)、扬州、楚州(今江苏淮安)、泗州等地的转般仓,由发运司负费收受。这些贮存于各州转运仓的来,等到运河水长,可以航行的时候,便由发运司用船加紧运送往汴京去。发运司备有巨额的钱,在平时用作本钱购米贮藏,以便各路转运司万一没有按照规定时间把米运到时,代替来运往汴京,以免错过了运河可航的时间。这些预先贮藏好的米,发运司多在农产丰收的时间和地点来收买,以便农产歉收路份用钱代替来缴纳,故无论在时间上,或是在空间上,它对于粮食供求的调节都有很重大的贡献。
此外,当时朝廷实行食盐专卖,淮南沿海出产的盐多先集中于真州,以便江南荆湖及两浙等路来此的船只,把米卸下后,装盐运返各地销售,这比诸空船回去,自然要经济得多。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