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的了?善长!”
“陛下,最近都察院在应天府查获了一批私酒,结果最后查到是胡三舍所为。”
“胡三舍?胡大海的大儿子?”
“对!就是这个小混蛋!”
苏宁因为知道堵不如疏的道理,所以在国家建国之初缺粮的情况下,并没有一刀切的禁止酿酒,只是鼓励百姓和商户酿制果酒,而粮食酒只允许官营,没想到依旧有人铤而走险的酿制私酒。
李善长等人之所以认为麻烦,就是因为胡大海现在正在镇守高丽,而他的儿子犯了这么重的错误,如果胡三舍受到处罚很可能会引起胡大海的不满。
“嗯!善长,你们是担心胡大海会有意见吧?”
“是的!陛下!”
“呵呵,善长,你们多虑了!
有错必罚是人间至理,胡大海绝对不会是个湖涂人。”
“那......陛下如何处置胡三舍?”
“嗯!按例实行处罚就行!
胡三舍贬为奴籍,既然他喜欢酿酒,那就满足他的愿望,让他终生负责酿酒。”
“呃?是!陛下!”
大明已经废除了死刑,砍头是绝对不可能的,而如果不处罚胡三舍势必会让大明新法受到重创,所以苏宁还是给了胡三舍一个生的机会。
往后肯定会出现更多的破事,苏宁也知道无法绝对禁止犯罪行为,所以只要做到有错必究,有罪必罚,才能做到政通人和。
远在高丽的胡大海得到了大儿子犯法的事情,第一时间就上了请罪奏折,然后苏宁把处理方法告诉了胡大海,接着就是好言好语的一顿宽慰和安抚。
由于苏宁的一系列骚操作,工部很快就汇聚了一批有知识的奴籍罪犯,再加上苏宁对工匠的奖励机制,很快让这些有手艺的工匠同意公布了自己掌握的家传手艺,然后在有学识的读书人整理下,很快就形成了真正整套的技艺传承。
从全国征集来的工匠果然没有让苏宁失望,在洪昭元年就制作出来第一台蒸汽机,然后接着继续进行改良,最终在洪昭二年蒸汽机达到了成熟,并且可以进入到实用阶段。
工部船舶司的人员第一时间设计了蒸气动力的船只,然后工部还在洪昭帝苏宁的启示下研究出来了蒸气火车,终于让大明的科技走上了正规。
因为苏宁一直鼓励经商行为,所以现在大明江南一带的手工作坊很多,并没有像历史上被封建社会主义扼杀,同时这些作坊也成为蒸汽机的第一批用户。
看着大明国力慢慢的蒸蒸日上,苏宁也是感觉欣慰和自豪不已,也不枉自己费尽心机的对这个平行世界进行的改造。
......
李成桂看到在高丽无法兴风作浪,陈友谅也被大明彻底驯服,立刻带着自己的家人前往东瀛,因为常年和东瀛作战,所以东瀛的天皇和室町幕府都很了解李成桂的能力,然后东瀛各方都是表现得非常热情。
而对于李成桂要求东瀛攻打大明,他们却是不以为然的摇了摇头,毕竟东瀛人也不是傻瓜,怎么可能无缘无故的招惹大明,然后就是直接委婉的拒绝了李成桂的要求。
可是李成桂并不死心,反而耐心的继续在东瀛留了下来,表面上是为东瀛效力,实际上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东瀛上层对大明有反感的情绪,本就是恶贯满盈的东瀛人最终还是在李成桂的怂恿下心动了。
得知大明向东瀛派遣了特使,要求让东瀛承认大明才是宗主国,这让东瀛人都是气愤不已,然后想起了以前大元曾经对东瀛的征伐,脑残一般的东瀛决定要对大明进行报复,等到大明使者来到了东瀛,第一时间就被李成桂怂恿东瀛人杀害了。
“胡大人,真没想到陛下会拍派遣你前来东瀛!”副使一脸恭维的看向胡惟庸。
“哈哈,可能是陛下特别看重东瀛吧!”
“呵呵,也是!东瀛对我大明还是很重要的。”
其实胡惟庸也感觉很无奈,大明现在虽然建国了,依旧安排他负责外事工作,并没有像他期望的那样受到重用,本就感觉被大材小用的胡惟庸感觉非常的憋屈,这次更是被洪昭帝亲自安排出访东瀛。
尽管胡惟庸心里很不理解,依旧不敢顶撞洪昭帝,因为他还记得当初洪昭帝对他的惩罚,然后咬牙坚持接受了任命,踏上了前往东瀛的舰船。
很可惜胡惟庸一行人一到东瀛,就被东瀛人无理由的攻击了,就在胡惟庸想要让护卫反抗的时候,他却被东瀛人一箭射死了,留下了他心里无限的懊悔和疑惑。
使者被东瀛人杀害的消息,很快就传回了大明朝廷,然后洪昭帝彷佛早就预料到了一样异常的平静。
“陛下,我大明应该惩罚东瀛小国。”李善长知道了胡惟庸被杀的消息,心里强忍着悲痛说道。
“不可!陛下!
我们大明刚开始休养生息,仍在东南半岛进行大规模作战,实在不合适用东瀛开战!”刘伯温连忙理智的阻止洪昭帝发怒,而且他总是感觉此时蹊跷,毕竟遣使东瀛,实在没必要派遣胡惟庸,刘伯温心里总是感觉是洪昭帝故意为之。
“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洪昭帝苏宁直接说出了一句北宋名言,然后看向了一旁的方国珍,“方国珍!”
“臣在!”
“朕听说你和沿海海盗素有交往?”
“陛下,请听臣解释!”方国珍吓得立刻跪倒想要解释。
“不用解释!你只需要说是不是就行!”
“是的!陛下!臣知错了!”
“方国珍,朕并不是想要向你问罪,而是要交代你一个任务。”
“啊?陛下,臣自当竭尽全力!”方国珍忍不住惊喜就想起来。
“嗯!去联系沿海所有的海盗,前往东瀛以东南半岛土着的名义,高薪雇佣东瀛浪人为雇佣军,前往东南半岛同明军作战。”
“啊?”方国珍此时震惊的瞪大了眼睛,而其他大臣也没有比方国珍好到哪去,都是懵逼的看向洪昭帝。
此时刘伯温已经在心里确信此时就是洪昭帝故意为之,看来洪昭帝早就有了攻打东瀛的想法,只是不知洪昭帝为何如此厌恶东瀛人。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