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一年,一月十五日。
长安城。
皇宫。
甘露殿。
李二正端坐案牍前,在昏暗的油灯下,翻看着张亮之案的卷宗。
在大理寺与刑部联合侦办下,风靡京畿道的特大虐杀惨案,终于得以告破。
其实结果在秦牧击杀张亮之时,早已有了定论。
案子之所以又拖了几日,是为了挖出隐藏在张亮背后的这张巨网。
毕竟,张亮明里暗里收的义子有数百人之多。
想要将这些人的底细全都查清,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不过好在结果是好的,秦牧由妖星再一次成为了百姓口中的青天。
虽然李二于张亮府中对秦牧颇有偏见,但回宫之后细细想来。
秦牧此事办的没有丝毫偏差。
他与秦牧这般年纪的时候,估计也会毫不犹豫的杀了张亮。
毕竟,张亮干的这件事,确实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人神共愤...
陛下,您还在为此案烦扰吗?老宦官王德端了一碗参茶,放在案牍之上。
李二放下卷宗,揉了揉太阳穴,身心疲惫,端起案牍上的参茶,啖了一口,幽幽道:你说秦牧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那种场合下,众目睽睽,朕如此呵斥,都没能制止住他那颗杀掉张亮的心。
他心中就没有一丝惧怕?他就不怕得罪了朕?
陛下,依卑职之见,驸马爷也是为了陛下您好。王德轻声回应着,恕卑职直言,若是驸马爷没有杀张亮,那为难的将是陛下了。
闻言,李二点了点头,暗自思忖,沉吟道:你这话说的也有几分道理,若真让张亮苟活于世,估计朕就要被百姓戳脊梁骨了。
秦牧将其斩杀,确实解决了朕心中的一个难题。
罢了,罢了...李二接着道:此事就算这个混小子办的对,传旨下去,秦牧破案有功,赏黄金百两,珍珠十斛...
李二知道秦牧财大气粗,便赏了些不痛不痒的东西。
此事也算告一段落。
......
接下来的半年中,边疆稳定,内部安宁。
大唐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国力在一步步壮大之中。
茫崖村更是从一个小小的村落,发展成了一座小城。
常住人口已超七千户,近三万人口。
更是开垦了近十万亩良田。
这个时期,别的没有,地大物博,人口稀少,待耕耘的良田实在太多。
茫崖村的土地经过三次收耕,将十万亩良田,全都种上了土豆。
按照亩产五十旦计算,十万亩良田就是五百万旦,大约五亿斤土豆。
这个数字若是被李二知道,估计能惊的直接昏过去。
不光是农业,茫崖村在经济上亦是有着长足发展。
贞观一年,七月十五日。
艳阳当空。
茫崖村。
主街。
李二正身着便服,于闹市中闲逛,这里是他特批的唯一不需要宵禁的地方。
也属于大唐经济试点地区,虽然李二没有投入半文钱。
但在律法面前,他确实给予了秦牧很大的方便。
不过即便茫崖村发展的如此繁盛,李二对此依旧持有怀疑态度。
原因无它,此时大唐农业生产力,十分低下。
虽然秦牧发明的曲辕犁大大增加的农耕效率。
但这并不能解决粮食亩产量低的问题,如今大唐粮食亩产量才堪堪三到四旦。
农业依旧是支撑大唐国力的根本。
若是没有足够的农民与耕地支撑,就算经济再繁荣,终究是一场空。
陛下,您看看这茫崖村,被牧儿治理的多好,若是大唐每个城池都像茫崖村这般,大唐想不强盛都不成啊。
长孙无忌左顾右盼,望着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的街道,笑的合不拢嘴。
辅机,你也算朝中老臣了,怎么目光如此短浅?
两人找了一个茶摊,要了一盘糕点,坐了下来。
陛下,此话怎讲?
长孙无忌面露疑惑,拿起茶壶给李二倒了杯茶,推到他面前。
李二端起茶,啖了一口,幽幽道:若是大唐争相效仿茫崖村,那这地谁来耕?粮食谁来种?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