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干宋> 第二百五十四章 二次伐宋(求月票!)(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二百五十四章 二次伐宋(求月票!)(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要不是赵立还没拔掉河北三镇这三根钉子,不敢孤军深入,刘鞈部的主力恐怕也会荡然无存。

  还在怀州的种师道得知解潜和刘鞈大败了一事之后,干着急,却又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各支军队根本就不听他的,他因此无法掌控全局,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自己的建议上奏给赵桓,并指出节制不专之弊。

  同时,种师道向赵桓指出朝廷部署的问题,也就是分路进兵,实际上就等于是孤军深入,因为分开后的各军之间缺乏协同,很容易被兵力并不多但机动能力非常强的乾军给集中全力各个击破。

  种师道建议赵桓立即将各支宋军集中到怀州来,由他统一部署,然后从一个方向去救援太原城。

  种师道还在给赵桓上的奏章中表示,若是朝廷采纳他的建议,等到大军集结完毕,他必定亲自率领集结起来的宋军开赴前线,与乾军决一死战。

  可种师道怎么也没想到,前线局势如此危急,也丝毫都没有影响到后方赵宋王朝高层的政治斗争。

  ——就在前线战局最紧张的时候,赵宋王朝的两位宰相太宰徐处仁和少宰吴敏被赵桓一并罢免,还有原来支持种师道的许翰也被赵桓免去同知枢密院职务。接着,唐恪被赵桓升为少宰(在没有安排太宰的情况下,唐恪就是赵宋王朝唯一的宰相)、何栗被赵桓升为中书侍郎、陈过庭被赵桓升为尚书右丞、聂山被赵桓升为同知枢密院事,赵宋王朝的高层几乎是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洗牌。

  徐处仁在宋神宗元丰年间考中甲科进士,然后成为永州东安县令,蛮人反叛,徐处仁进入峒寨,施以恩惠,晓以信义,蛮人感动哭泣,发誓不再反叛。

  后来,徐处仁又曾在北京大名府担任留守,擢监察御史,迁殿中、右正言、给事中。他代理开封府事时,裁断判决如流,狱中囚犯常空。之后进封户部尚书,继拜封中大夫、尚书右丞。

  可以说,徐处仁是一步一步升到宰相的位置上的,他在社会上有较高的声望。

  在徐处仁当上宰相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徐处仁比较老成,性格刚廉,又富有政治经验,可以说,赵宋王朝上下全都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

  然而,徐处仁真当上宰相了之后,却一事无成,根本没有贡献出什么嘉谋良策。

  因此,从赵桓往下,全都对徐处仁很失望。

  而徐处仁是三月初当上的宰相,到他被赵桓免职,正好五个月。

  这五个月是赵宋王朝最宝贵的一段时间。

  政治,军事,外交,一切的一切,都急需赵宋朝廷做出英明的决断。

  可徐处仁虽然拥有丰富的从政经验,却严重缺乏处理国家危难所需要的睿智和政治远见,加上诸多复杂的政治、军事、外交等问题一股脑的砸过来,将徐处仁彻底给搞蒙了。

  这使得徐处仁对于事关赵宋王朝国运的一系列问题,要么处置得很不及时,要么就出现重大的失误。

  比如,种师道断定了李存今年秋冬肯定会率军再次伐宋,建议赵宋朝廷将全国的兵力集中起来,并沿黄河天险布置防线,绝不让乾军过河。

  可徐处仁却觉得这样太过劳民伤财,又抱有侥幸的心理,认为李存不一定会复来,不宜先自扰以示弱,所以不予采纳。

  由此可见徐处仁的能力一斑。

  徐处仁是吴敏推荐给赵桓的。

  原本徐处仁和吴敏还算和睦,什么事都能充分沟通。

  可后来徐处仁和吴敏为了争夺权力,关系越来越糟糕。

  而且,徐处仁无能,吴敏也无能,当别人拿着政务军务来找吴敏时,吴敏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依旧例可也”。

  吴敏在这个火烧眉毛的时期竟然还给赵桓上奏建议读书人都要增加一门《春秋》课程,又说王安石《三经新义》都是邪说,等等……

  总之,吴敏所主张的很多事全都不是当务之急的事——他把这个危急之时当成太平盛世了,要么净搞那些没用的,要么争权夺利。

  吴敏绞尽脑汁夺权、揽权,严重触犯了徐处仁这个正宰相的权力。

  这使得两人开始相互拆台,相互诋訾,不停的内斗。

  不久前,吴敏向吏部推荐他的亲戚当官员。

  徐处仁在审查吏部报上来的名单时,毫不客气地将吴敏亲戚的名字一笔勾掉。

  吴敏得知此事了之后,气冲冲地来都堂找徐处仁,质问徐处仁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忘了他这个宰相是怎么当上的了?

  两人随即激烈争吵起来。

  徐处仁在盛怒之下,将手中的毛笔勐地扔到了吴敏的脸上,使得吴敏唇鼻皆黑。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