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央台大楼。
《我要上春晚属于综合竞演类综艺,共分为歌曲、舞蹈、小品、相声、魔术、民间绝活六个大类。
歌曲、舞蹈的小组各10人/个团体,小品、相声、魔术、民间绝活的小组各8人/个团体。
选手人数很多,超过了一档节目的正常容量。
任何一组的参赛选手数量,单拎出来,都能够成为一档竞技综艺。
由于每组的录制需要较长的时间,故在节目的设置中,前两期的录制按组别分期进行。
每期淘汰23人,直至每组淘汰只剩4人/个团体时,才会一同录制,共同评分。
首期的录制,从歌曲组开始。
上午七点,歌曲组的选手都已经到达演播室后台,为录制开始提前进行准备。
《我要上春晚由于有着为春晚进行节目预选的职责,它的综艺性相较于标准的综艺节目更少一些,需要有趣,但更需要一定的严肃性。
若是寻常的歌曲竞演综艺,肯定会拿陆昂和刘一航做些文章。
毕竟二人年龄相近,都是同代年轻歌手,人气正旺。
既有正面竞争,他们背后也的确有些矛盾。
只要情节设置到位,便会有着足够的节目效果。
《我要上春晚倒也不惧选手间出现一些正面竞争,即便是含沙射影的暗讽也无妨。
毕竟是录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剪辑。
不过倘若矛盾在舞台上激化,甚至出现冲突,作为央台脸面多少有些过不去。
最终在综合了综艺性和严肃性后,保留了赛前采访这个环节,其他环节不再设置。
与《我是歌王为每个参赛选手单独设置观看间不同,《我要上春晚设置了观看室,所有选手聚在一起。
赛前采访,也是在观战室中。
一个小时的化妆、造型、准备时间,八点整,全部的选手都聚集在了摆放着多个沙发、靠椅、矮凳的温馨大房间内。
房间的前段则是一个巨大的荧幕,供未上场的选手们观看录制现场传来的视频。
“各位好,我是节目组的执行导演汪志豪。”一名平头、干练的男子站在众位选手的面前,一番的自我介绍后,简单介绍起了竞演规则。
“竞演采用综合评分值,总分10分,其中观众评分占据20%、春晚主创团队评分占据40%、歌曲评审老师评分占据40%。”
“歌曲共5期,前两期将会各淘汰2人,第三第四期各淘汰1人,第五期决出直通春晚的人选。”
“竞演不限制主题,各位自行选择参演歌曲,其中......”
洋洋洒洒介绍了近十分中后,汪志豪完成了介绍。
这番介绍看似是说给选手听的,实际是为了给观众解释规则,后期剪辑时将规则中的重点放入正片中即可。
参赛的选手,早已将节目组下发的规则吃透了。
“接下来请各位选手们简单说几句。”
“说给观众、歌迷或者其他选手都行。”
“主题不限。”
规则介绍完毕后,汪志豪顿了片刻,便将节目推进到了采访环节。
首期的采访是自由发挥,允许每位选手随意表达。
当然,现场众人心中也都是很清楚,这所谓的随意,其实并不随意。
什么内容能说,什么内容对自己有帮助,都是需要提前揣摩好的。
就像是节目不限歌曲主题,但这种不限,却非真的不限。
《我要上春晚毕竟和寻常的歌曲竞演不同。
这档节目的歌曲,既要足够的优秀、好听,获得观众的认可。
又要在唱功、音乐性上获得评审老师的认可。
还得在立意上符合春晚的要求,获得主创团队的认可。
不限主题的看似简单,实则比设置刁钻主题的难度,更高许多。
“咱们按照顺序,从刘鸿飞老师开始。”
汪志豪看向了站在右侧第一位歌手。
“好的,谢谢汪导。”刘鸿飞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麦克风,客气的向汪志豪点了点头。
随即他先是挑着自身特点做了番简短的自我介绍,介绍完毕后感谢了番节目组。
用时约莫一分钟,整体内容中规中矩,不出彩,也无太大问题。
接下来的三位歌手,用着相似的结构,中规中矩的说了些话。
并没有太多的惊喜,甚至有些枯燥,若不是有着镜头在拍摄,有人已经忍不住拿出手机刷微博了。
而随着右侧歌手完成介绍,轮到了坐在中间沙发的歌手,众人顿时都来了精神,将目光看了过去。
坐在中间沙发的有两位,是一个组合:
宋可唯、刘一航。
作为超一线艺人,同时拿到过歌后、视后双王的宋可唯,算是华夏最具人气的女歌星。
出乎意料的参加《我要上春晚,并且与一名年轻歌手刘一航组成组合,本身便很有话题。
现场众人都很好奇,这个组合会在节目开始前,说些什么。
会解释参加节目的原因吗?
“两位老师,你们是都说一说,还是由谁来代表发言?”汪志豪虽然问的是两人,但目光却只看向了宋可唯。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