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们是文官集团> 175【江南米贵】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175【江南米贵】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申时行没有参与门客的议论,惟在心中暗暗感叹,

  自打太仓重开港口之后,时移俗易,很多事情都已在未知未觉中,起了变化……

  “哼!我虽不知苏州百姓要不要感谢他,称他一声‘青天大老爷’,但知他此番作为,却是极其聪明的。”

  “呵呵,你竟把个阉人捧得极高,还极其聪明?那你倒说说,此举聪明在哪?”

  “我江南之地,自唐宋以来,为历代王朝的财赋重地。田赋折银,尤其漕粮折银,未必全是好事,势必要减少南粮北调,减少朝廷的粮储,甚至造成京师缺粮。为国家长久之计,宁以菽粟当钱物,即便使之腐于仓廋之中,也不要以钱当菽粟……”

  “这魏进忠看似强行插手地方的钱粮征收,实为相当聪明的一步棋·。他之所以敢这么做,完全是因重开太仓港之后,海运可直通山东青岛港!”

  申时行听此门客一番言论,不由暗暗点头。果然还是有通透之人。

  “危言耸听好伐!我朝历来岁征多则二千七百余万石,少则也有二千四百余万石,江南地区每年供朝廷八百万石,其中有四百万石走漕运。你说为何八百万石不全走漕运呢?因为漕运承载不了那么多运量,所以才折为银两。你如今这主张,就像是走回头路一般,老兄,自我大明建国至今,已有二百年光景啦!没有回头路可走。”

  “走海运可行,为何非要执着走漕运?”

  “海运要能运粮,不早就运了?南北至今不通海运,还不是因海运风险大,一遇风浪容易倾覆?反正我是不看好海运……”

  “你不看好是你的事!”

  ‘啧啧,说不过承认说不过就是,别发火啊。你也不想想,就连四百万石的正赋也至少有一半改兑米,再加上四百万石的金花银米,一年折银米早已超过六百万石!田赋折银是大势所趋,我看也要不了多久,恐怕连地租都要折银缴纳了。“

  这门客连遭别人抢白,憋屈不已,末了又跑到申时行面前,继续道:“申老,晚生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宁愿菽粟当钱物,勿要钱物当菽粟。一旦天灾人祸,地无所出,金银布帛不可以充饥,那就是坐以待毙啊。”

  ~2~

  蠲免耗米是什么概念?

  若是不算加耗,只缴纳正赋,那么天下的农民都能轻松缴税,并且还有剩余。

  但是魏进忠此番‘神操作’也是先做后奏,并没有事先奏请。浒墅关以南的枫桥,乃苏州地区柴米牙行汇聚之处。苏州府一年近三百万石的夏税秋粮,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从枫桥发出的。

  三百万石乃一府的赋税,可隔壁整个浙江,一年也是二百七十五万石,还比苏州一府少五万石左右。而松江府一年也有一百二十余万石,吊州府一年赋税五十五万二千余石,光此三府之地,其民租比天下为重,其粮额比天下为多。

  枫桥街市上,朱灵均早让保生社的成员,来此挨家挨户做‘宣传’,效果自不必说,好得很。

  其实一开始也有人怀疑,但朱灵均就效仿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南门,然后告诉百姓说‘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可民皆怪之,莫敢徙。商鞅便又加码承诺‘能徙者,予五十金!’这才有一人徙之。后来果然被予了五十金……

  于是手捧‘五十金’的百姓,欣喜若狂,不用朱灵均等人喊,又主动承担了宣传之责……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