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理好她们,李玥又从箱子中拿出一件新衣裳,“现在天气忽冷忽热的,夫君还是不要穿得太单薄的好。”
给夫君披上衣服,再系上腰带,“嗯,这样看起来精神多了。”
她自己穿着红色的衣裙,对镜将头发束起来,戴上簪子,妇人模样的装束很得体。
即便是过了这么多年,她的眼神还是一样灵动。
夫妻俩也才年过二十,正是最有朝气,最漂亮的时候。
“这簪子用了好多年了吧,你母后不是送了不少装饰吗?”张阳费劲地穿着靴子。
“母后送的簪子在隆重的场合才能戴,只是游园不用太刻意。”正说着话,李玥一扭头就看到夫君递来的一个簪子。
“咦?这簪子是从何而来。”
一根簪子银白色,落在手中沉甸甸,很光滑,还有些反光。
走到她身后,张阳给她戴上,再是挂上小小一串珠子,“现在看着怎么样?”
李玥满意地打量,“嗯,很好看。”
“我自己闲着无事打磨出来的。”
若不仔细看,像是银子做一般。
比不上玉簪贵气,倒也显得富贵。
“皇姐!”院外传来了李丽质的呼声,她跑进家门还带着东阳与高阳。
李玥装点好走出家门,“你怎么来了?”
李丽质嬉笑地挽着皇姐的手臂,“母后就在院外,说是我们一起去曲江院。”
“小武小慧,我们一起去。”
李玥抱起孩子一起出了家门。
杨婶留在家要看着这头熊,张阳确认一番,这才跟上了皇后的车驾。
媳妇还有长乐公主与皇后坐在车驾内,张阳走在一旁还能听到她们的话语。
走到曲江池,入眼的是来来往往的勋贵与宗室中人。
皇后的车驾从入口进去,绕过众人,去了后方的庭院。
李世民正在这里,他手里还拿着之前在骊山用过的鲁班锁,“朕专研数日,终是将它解开了。”
王公公走上前小声道:“陛下,都已经准备好了。”
李世民点头,“那便去见见他们。”
从楼阁中走出,一旁的宫人敲响钟声,众人的目光看来,见到了陛下与皇后。
李世民说着这一次游园的祝词,也说着今年丰收的盛况,皇帝的心情很好。
围着曲江池的人们,都在注目这位天可汗。
大唐立国至今,不少都是当年一起征战沙场的功臣,如今的大唐正是凝聚力最强的时候。
“大唐万胜!大唐万胜!大唐万胜……”
李世民的一席话说完,底下传来一片欢呼声。
对现在还不怎么强大的大唐来说,度过了最困难的贞观初年,每一年的粮食丰收,对大唐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太常寺的舞妓走入曲江池中心的水榭,鼓乐声响起,她们在水榭中起舞。
李世民重新坐了下来,“张阳,你看看这等胜景,朕的大唐江山何愁不能强大!”
“是呀,大唐很强大。”张阳惆怅道:“可是来年的俸禄还没着落。”
李世民沉着脸扶着额头,“朕发现与你谈话,很费神,也很煞风景。”
李承乾快步走来,“父皇,许国公与舅舅就在台下,有些话想要与张阳商议。”
李世民颔首道:“那就请上来朕一起听听。”
“喏。”
一听到许国公高士廉,与现在的国舅长孙无忌,李玥的神色就凝重了几分。
她跟着皇后一起退到了帘后,与母后讨教着养孩子需要注意的地方。
曲江池内很热闹,长孙无忌扶着高士廉走到高台,他们身后还跟着一个中年人。
李世民上前扶着高士廉,“舅父近日身体可还好?”
高士廉拄着拐杖行礼,“让陛下挂念了,老臣的身子尚可。”
李世民朗声道:“赐座。”
三两张桌桉搬上来,几人入座,高士廉与长孙无忌一起向李世民说着今年丰收的祝词。
大唐正处于农耕恢复期,中原的农耕还没恢复到巅峰时期,古往今来都一样,不论是帝王还是地方士绅都会摆宴席庆祝丰收,总归是个农耕大国,国之安定皆在农耕与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