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相公,陛下又请辞啦> 第一百三十七章 仓廪足才能知礼仪!(来了!)(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三十七章 仓廪足才能知礼仪!(来了!)(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林从晦翻开书册一查,这书册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纸醉金迷”几个字。他横竖坐不住,仔细看了半天,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铜臭”!

  他终究是坐不住的,站起来道:“下官有话要讲。”

  他的话打断了章衡,章衡看到是林从晦,终究还是重视的。

  惠安县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是“泉州三邑”之一,在太平兴国六年,从晋江县东境析出置新县,县名取“以惠安民”之意得名惠安。

  虽说是从晋江分出去的,但实力可不差。

  惠安县靠海,泉州海商有不少是惠安的,而且这惠安还有一项令章衡十分看重的技术,便是凋刻技术,无论是玉凋、根凋、木凋、石凋还是漆凋都十分的精湛,这些工艺品都十分的精湛,足以作为出口的拳头产品之一。

  所以林从晦既然有话说,章衡还是停下来等他说话。

  林从晦皱着眉道:“下官听说,知州乃是代天子牧民,镇守一地,便要教化百姓,大兴文教,移风易俗,章太守为何来到泉州,却是鼓弄百姓大搞什么商业,满纸都是铜臭之语,令人不忍卒读!”

  此话一出,顿时众人尽皆吃惊,齐齐看向章衡,看这个年轻的知州如何应对。

  这已经是属于在挑战上官的威严了。

  章衡却是笑道:“那请问林知县,你觉得本官该怎么做呢?”

  林从晦哼了一声道:“自然是大兴文教,教化百姓,移风易俗为主,这等铜臭之事,不该由官府来做。”

  章衡呵呵一笑:“哦,那么本官请问林知县,你在惠安县已经好几年了,这文教搞得如何,这移风易俗又做得如何?”

  林从晦面有得色:“自然是有成效的,这几年惠安一县,便有十来位进士,读书人更是车载斗量,足见下官这文教搞得十分的出色。”

  章衡摇摇头道:“出了十几位进士,然后呢?”

  林从晦诧异道:“出了十几位进士,这本身便是极难之事,也是十分荣耀的事情,这本身已经说明了很多的事情啊。”

  章衡点点头道:“好,那我这么问你吧,惠安县有多少户,你上任的时候,有多少上户、多少中户、多少下户,而到了今日,又有多少下户变成了中户,多少中户变成了上户,又有多少上户变成了富户?”

  林从晦一愣,然后道:“这些下官不知,也从来不会去统计,下官只知道,只要治下稳定,民无不安,无盗贼滋扰,民间夜不闭户,便是大治!”

  章衡摇头道:“那是因为惠安县民众多有手艺,玉凋、根凋、木凋、石凋还是漆凋都十分的精湛,也颇受欢迎。

  所以惠安县在经济上颇有建树,仓廪足则知礼仪,所以惠安县读书人多,不是因为你的教化,而是因为大家都有钱供养读书人。

  你看清溪县,因为县内多山丘,土地稀缺,民众又没有什么手艺,又不靠海,所以日子过得十分的艰难,如此读书的人便少,因为供养不起啊!

  大家记住了,唯有富裕起来,才能够惠及所有的人,让家里子弟都能够读书,不然就算是一时间出几个读书人,也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罢了。”

  他顿了顿道:“……本官为泉州乃至于福建路争取开海之事,便是为了让泉州富裕起来,让泉州的民众能够吃饱饭穿得暖读得起书,本官是浦城的,当年就是因为浦城大旱,所以不得不与二位哥哥将田地卖了,进京谋生去了,但凡日子能够过得下去,本官也不至于背井离乡。

  现在泉州得到了这么一个富起来的机会,大家就别跟我说什么先教化移风易俗的问题,本官只知道仓廪足而知礼仪,其余的都是扯澹!”

  章衡阴沉着脸扫视众人:“……这是本州的大策略,谁能干就干,不能干跟本官说一声,本官可以给你们换差遣,本官带你们向转运使高公申请帮你们调换差遣去!”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老实了下来,但这林从晦却是个刺头,闻言霍然起身,提高声音道:“那便请章太守给下官换差遣吧!”

  说着便要拂袖而去。

  章衡轻声道:“慢着。”

  不是吧,这就萎了。

  众人看向章衡。

  林从晦带着挑衅的神色看着章衡。

  章衡神色还是澹定,只见得他轻声道:“林知县自可回去,本官有些资料会提交给提举常平司,到时候自然会有人去找林知县聊天的。”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