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夜晚,杭州城内星火盏盏,汇聚万千。
虽然因为皇太孙初入城时,戒严了一会。可是夜晚来临之时,商业繁华的杭州城,又成一片歌舞升平之地,繁花似锦俨然天上人间。
酒楼歌肆,烟花柳巷,河上画舫,茶楼书院都是人满为患。无论士人商贾,还是平头百姓,酒酣耳热之时都在谈论着此时皇太孙突然驾临杭州。
储君亲至乃是一地之荣,身为杭州之人更是感到骄傲。
百姓都是单纯的,若不是亲身经历,他们很难想到天下会有如此多的黑暗。即便是想到了,但是真正的黑暗,远比他们想的还要黑上一百倍。
他们更想不到,在他们兴高采烈议论之时,布政司大堂之,气氛已经到了冰点。
朱允熥依旧端坐在明镜高悬匾额之下,一手拖着下巴,一手的手指轻轻点着桌面。堂下,跪着的杭州上下官员们皆是战战兢兢,冷汗淋漓。
布政司衙门占地极大,这边的大堂跪着众官员,边上的房间直接被三司和锦衣卫拿来做审案的房间。
每当有惊呼和惨叫从边上的房间里传来,跪着的官员们的身体,都会跟着颤抖几分。而且,时不时有同僚,被锦衣卫直接从人群之拉扯出去,更让他们胆战心惊,魂飞魄散。
杭州府的知府,同知,通判,按察司等主要官员,在顷刻之间变成阶下囚。随着他们的交代,更多的经手官员被一一拿下。现在堂人人自危,灰砖砌成的地面上,汗流成河。
“殿下,用膳吧!您午膳就没吃!”王耻悄悄过来,在朱允熥身边说道,“奴婢让人给您熬了珍珠香米粥........”
一秒记住.
“不差这一会,也不差这一顿!”朱允熥看看堂下的官员们,“孤,就在这里等,等真正的真相大白,再无一条漏网之鱼再吃。不然,孤吃的也不安心,更吃不下去!”
若朱允熥只是个平头百姓,听说这种事,大概只会心里暗骂几句发发牢骚。然后再说一句,千里做官只为财的真理,该吃吃该喝喝,过几天就忘了。
可现在他是大明皇储,未来帝国的掌舵人。这种事,必须要严查严办,不能心慈手软。绝对不能姑息,更不能放松。
在他的记忆,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的一句话,让他深以为然。
“士大夫无耻,乃国家之耻!”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疆域庞大的原王朝,臣子们都是皇帝的帮手。
古往今来,从来都是读书人做官。
做官选读书人,乃是因为以载道。读书人读的圣人学说,是治理天下,教化百姓,造福苍生的大道。
官员首选德,读书人之所以是读书人,就是要比寻常百姓更具有道德观。无道无德,即是无耻。
因为他们有道德,有大道,所以才被授予权力,管理天下,享受天下百姓的奉养,封妻荫子家族富贵,高高在上。
这不是朱允熥,非用他现代人的思想,去强行要求古人。而是常理上,历朝历代对官员士大夫的要求就是如此。古人对于官员的道德要求,就是如此。
因为在享受着巨大权力和身份红利的同时,官员士大夫们对于君王和天下,有义务!而百姓,他们是被索取者,他们是卑微的奉献者。对于皇帝对于天下,他们没有义务。
纵观史书,多是记载忠臣孝子之美名,鲜有记载百姓之刚烈。
华夏上下几年前,王朝更迭生灵涂炭之时,百姓所求不过一碗安稳饭。历史从不会苛求苟活的百姓,更不会强加给他们,飘渺的大义凛然。只会鄙视那些不履行官员义务,不履行自己责任的无耻之人。
读书人的精神和风骨,就是他们对义务的最好诠释。如颜真卿,毁家纾难。如天祥,慷慨赴死。如历史上那些爱民如子的好官,如那些刚正不阿,千古留名的贤臣。
就好比朱允熥身边的那些老师们,如方孝孺等人,朱允熥明知道有时候他们太过迂腐,太过异想天开,太过顽固。但每次这些人说话,他都要虚心倾听。
真正的读书人,只为苍生说真话,不为君王献媚言。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