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杨彪就连他和黄琬都没有放权更何况年轻如卫宣,杨彪忌惮卫宣的地方还有卫宣是河东卫家,在大汉那是仅次于弘农杨氏的存在。最让人忌惮的还包括卫宣的父亲卫肃健在,卫家还有大量的奢侈品赚钱。而线装书更是让河东卫家超越弘农杨氏成为了可能。如果让卫宣现在就录尚书事,五年十年后卫宣岂不是全天朝野?
朱儁能理解杨彪的私心,但并不赞成,不过当着杨彪和天子他不能说破。于是对着刘协说道:“陛下,仲道在洛阳办了一个书院,想必网罗了不少人才,如今李傕、郭汜被击败,郭汜身死,李傕不知所踪,关中正需要大治,不如让他推荐一些郡县长吏上来。”
杨彪闻言瞪了一眼朱儁,他对朱儁这种和细腻的做法很不满。不料不等天子说话,黄琬????????????????也开口了:“陛下,卫仲道出自名门师从康成公,文武兼资。如今天下大乱,关东群雄并起,何不将军国大事托付于他?”
杨彪闻言一脸骇然,黄琬这老匹夫分明是自己够不者也不想让自己好好做的意思啊。什么叫做将军国大事托付于他,要是四五年前,大汉除了军事,更重要的还是政务,黄巾起义那会汉灵帝便是将军国大事托付于皇甫嵩。可现在不一样,并州、三河、颍川、南阳的州郡县长吏都是卫宣一首任命的,至于凉州和关东朝廷根本就够不着。
现在朱儁提出来让卫宣推荐关中的郡县长吏,黄琬又提出将军国大事托付。那还要天子要朝廷做什么?他这个太尉录尚书事还干什么事情?
杨彪指着黄琬怒道:“黄司空说的轻巧,卫仲道今年不过二十五六,已经位居车骑将郡,手中掌握兵马超过十万,还要如何托付?”
黄琬与卫宣又不是利益共同体,他和朱儁一样也不过是点播一下天子和其他大臣,见到杨彪发怒也就不接话了,低着头看地板。
刘协见杨彪和黄琬争执,还以为黄琬提议拜卫宣为大将军呢,他也皱眉,不过随即就舒展了,至少卫宣不如董卓和李傕、郭汜那般蛮横,目前为止对他还算恭敬,至少表面上是如此的。董卓能做相国、太师,卫宣何尝做不得大将军?不过看到杨彪的表情他又放弃了,这些年如果不是这帮文臣护着,早不知道被董卓、李傕等人弄死几回了。
不过卫宣不着急回洛阳,他着急啊,毕竟祖宗传下来的基业他不想就此葬送,他也想去看看被董卓那屠夫挖开的皇陵填平工作近战如何了?至于卫宣说如今的洛阳皇宫还是一片废墟他不在乎,从洛阳到长安上千里,什么样的苦都吃过了。
小皇帝刘协也知道靠着三公九卿们争吵是不可能说服卫宣的,至于下诏令,刘协觉得那是自讨没趣。如今大汉皇室的面子不值钱,更何况卫宣的理由很充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