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或者渔阳曲家、谢家。
“唉!”
公孙家主悔不当初地重重叹息一声。
随即失魂落魄地转身朝着家门内行去。
当初若不是其听信了那琅琊王氏敬以及上谷王家家主的谗言。
组织佃户至南城门向孙道华发难。
又岂会有今日之失。
“直娘贼的孙道华。”
“早不来要,晚不来要。”
“偏偏要等到这个时候来要。”
公孙世家内。
失魂落魄的公孙家主心中满是怨愤地怒骂道。
与此同时。
公孙世家外。
关大虎略作定神,随即行至快马处再度翻身上马。
而此时。
公孙世家外已然挤满了附近百姓。
关大虎调转马头,缓缓打量着身后百姓。
细细打量一圈。
见身后百姓无不面带饥色,神情麻木。
关大虎不由得脚踏双镫,自马背上站了起来。
“诸位父老乡亲!”
“吾乃郡衙快班班头!”
“今奉郡守之命!”
“特来公孙家取粮三万石!”
“以平高涨粮价!”
“郡守有言!”
“明日将会于南城门外!平价售粮!”
“还望诸位父老乡亲明日务必捧场!”
关大虎立身于马背之上,高举着手中字据大声喊道。
此言一出。
如平静湖面忽然落入一巨大山石般。
瞬间掀起滔天巨浪。
“什么!孙郡守平价售粮?!”
“关捕头,明日当真平价售粮吗?!”
“苍天有眼啊!有救了!总算是有救了!”
“孙郡守真乃青天大老爷啊!”
“咱们沮阳城有孙郡守在,真好真好啊。”
“孙郡守前脚刚宣布重建女祁城,这才方过了半月有余,便大力筹粮抑制粮价,孙郡守当真为我沮阳城不可多得的青天大老爷啊。”
“是啊是啊,咱们沮阳城有孙郡守在,真乃咱们之幸啊。”
原本神情麻木的围观百姓一时间无不纷纷动容。
麻木的脸色亦与这一刻迸发出涨红色彩。
相比七两六钱一石的粮价。
平价这两个字所带来的分量当真是太重太重了。
至于三万石粮食够不够这么多人分这一问题。
围观百姓中近九成九的人一辈子都不曾见过三万石的粮食。
于此事上自然也就无法做出判断。
但人潜意识里总是会将事情往好的地方想。
故而,不够也够。
但三万石粮食真的够吗?
毫无疑问,此等数量自然是不够的。
就在快班班头立马公孙世家之际。
牛家、荀家、赵家、孙家、陈家、刘家等元月暴雨时曾聚佃户于沮阳城南城门处的一众世家豪族。
其家门前少则出现一两名衙役,多则出现十余名衙役。
昔日之账,今日必请。
.......
.......
时近午时。
日上三竿之际。
一身澹紫色官袍的孙道华,精神抖擞地端坐于郡衙大堂太师椅之上。
坐看一个又一个衙役不断地往来于郡衙大堂。
“启禀郡守。”
“荀家所承五千两银钱,现已全部带来。”
“其所呈五千石粮食入夜前可抵达官仓。”
“启禀郡守。”
“赵家所承五千两银钱,现已全部带来。”
“其所呈五千石粮食入夜前可抵达官仓。”
“启禀郡守。”
“牛家所承三万石粮食,明日酉时前可抵达官仓。”
“.......”
“.......”
“启禀郡守。”
“公孙家所承三万石粮食,明日酉时前可抵达官仓。”
“城中百姓无不跪地高呼您为青天大老爷。”
“......”
“.......”
伴随着一道道好消息的不断传来。
孙道华本就精神抖擞的脸色不由得愈发精神起来。
待其听闻沮阳城百姓纷纷跪地高呼其为青天大老爷这一消息后。
孙道华脸色瞬间涨红。
想其为官二十余年。
何时被人以青天大老爷相称过?
而现如今伴随着重建女祁城一事,以及今日索粮一事。
其接连被人跪地大呼青天大老爷。
假以时日。
待其事迹愈传愈远。
他日定能青史留名。
更莫要提那本就会有其浓厚一笔的地方志。
“青史留名。”
“王爷果真诚不欺我啊。”
思及至此。
孙道华心中不无感慨地暗暗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