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濂是个聪明人。
朱钰稍微给了点暗示,立即便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陛下是想开源节流,同时从两个方面下手?”金濂神色稍有犹豫,避开节流的话题不谈。
忽然说起了海上商品之事。
“陛下,海外商人来我大明,主要采购瓷器、茶叶、绸缎。”
“质量一般的瓷器,例如一块白玉瓷碟子,本地价格通常不高于三百文钱,他们愿意花一千二百文钱来收。”
“若是高档瓷器,例如骨瓷青花瓷,价值更是居高不下,同样大小的碟盘,有时甚至能卖到两千文钱一块,还供不应求。”
“茶叶更是如此,海外诸国许多气候并不适宜,根本种不活茶叶,哪怕种活了茶叶,种出来的茶叶也是又腥又臭,根本就难以下咽。”
“在外,我国茶叶极受欢迎,通常上品茶叶,价值堪比等重的黄金,若是极品茶叶之流,更是要比等重的黄金更昂贵,且销路极佳,根本就不愁卖。”
金濂顿了一顿,继续说道:“这绸缎同样是如此道理,我国无论是原材料,还是编织技术,都要远超于海外。”
“我国出场的绸缎,尤其是高级绸缎,不仅色彩鲜明,温柔细腻,更是冬暖夏凉令穿戴者浑身舒适。”
“通常一匹三米长两米宽的高级绸缎,这些商人愿意花五千文钱以上收取,转手卖与海外贵族,能卖出黄金数十两的价格来。”
“可见其中暴利。”
说完这方面,金濂话锋一转,又说起这些海外商人,带来的种种特产,在大明颇受欢迎,尤其是勋贵、世家、大员,家家户户多少都会采购些许。
这些特产在大明卖的死贵,几百上千两白银都打不住,可在他们的原产地,或许还不如几两极品茶叶。
一来一回之间,其中的利润有多大,不言而喻,估计轻松能超过百分之三百以上,足以令人疯狂。
金濂忽然意有所指的点道:“这些来自海外的特产,按理来说,随着我大明海禁数量会逐渐稀少,价格会迅速攀高。”
“然而,并未出现这种情况,价格始终稳定在一个数值左右,偶尔会上下浮动,却并没有大幅升高或者降低的迹象。”
事出反常必有妖。
当一个商品的价格,并没有因为供需关系大幅度改变,而出现大幅度上涨或者大幅度下跌,说明了肯定有其他因素,稳定住了供需关系。
朱钰对这方面不是很懂,由于前世接触过不少大商人的合作伙伴,耳濡目染之下,大致也懂一些皮毛,不至于双眼一抹黑,啥都不清楚。
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听出了金濂话里的意思。
“金大人的意思是,自从大明海禁,就有人从朝廷手里,接过了海上商路,维持住了这一套贸易体系?”
金濂点点头,又说道:“近年来,许多海外小国,常常会来朝贡,带着大批队伍而来,名曰学习天朝上国之先进制度。”
“每次却并不会停留太久,通常半个月到三个月之间,就会出海回去,为何他们会如此着急?”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