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赵长卿越说越激扬道:“此等局面,我等身为乌羽大神的子孙,绝不允许此等情况出现。
那些东扬人不是想要入侵我西南诸夷吗?
本皇子就要让他们知道,寇可往,我亦可往。
他们能来打我西南诸夷,那我西南诸夷也可以来打他们。
现在济慧那老僧被拖在了香城,被剑川十五万大军包着,根本走不脱身。
如此天赐良机,正好让本皇子偷了他老家,也好让他尝尝,自己国家被人入侵,到底是个什么滋味?
眼前这千里西川平原,自今日起,便归我南诏国了。”
赵长卿话音落下,就伸开手,面向前方那广阔无垠的平原,像是要将这一切拥入自己怀中一般。
西南三大夷国,除了昆海、洱海、丽海三座大湖附近之外,几乎都没什么像样的平原,全都是山区。
也因此,哪怕经历了数千年发展,但他们三大夷国,至今也养不活多少人口。三国几近七郡之地,人口最为繁盛的时候,也没能超过千万。
而眼前这片西川平原,面积广饶,足有两千余里,完全不下于西南三海,甚至犹有过之。
若能占下这片土地,再经营个百年,那么南诏国的国力,必将迎来飞跃,翻个一倍也不在话下。
此等大好良机,年纪轻轻就已有诸多成就,并且有着极大野心的赵长卿,怎么可能放过?
如今东扬诸国大举入侵西南夷,或许在很多人眼中看来,是整个西南诸夷的劫难。
但在赵长卿心中,这却是属于他,属于南诏国的千载良机。
因为按照原本西南地区的局势,南诏国纵然多了他这么一位先天,但想要击败或者吞并另外两个夷国,在实力没压倒性差距前,却也根本不可能。
甚至南诏国如果太过强势,反倒还会引来另外两方的联手遏制,根本没有出头之日。
可如今西南地区的局势被打破。
东扬人这个更强大的敌人进来了,顿时牵住了大长和与大理两国的手脚,同样也牵住了那些东扬人的手脚,令他们无暇它顾。
而在此时局之下。
南诏国要应对的就只是一个国力孱弱,人口还不到百万的西川国。
原本以西川国的实力,竭尽全力下,也能凑出个十万兵马。加上国主是位先天宗师,以及西川国的一些盟友帮助,进取或许不足,但防守也是有余了。
以南诏国的实力,想要击败这样一个西川国,也没那么简单,甚至说不可能。
可如今一次东扬诸国,联合进攻西南夷,顿时就令南诏国附近的包围圈,出现了无数缺口。
大长和国与大理国,赵长卿没想去动它们。
一来这两家虽然落魄,但国内好歹也剩两位先天宗师,也能拉出十几数十万兵马,并非那么好对付的。
而且打了他们,东扬人没了阻挡,无疑就会长驱直入,将战火烧到南诏国土上。
与其如此,还不如留着这两国,当做屏障,用来阻挡东扬人的攻击。
反倒是西川国。
如今济慧那老僧,也不知是不是真的老湖涂了,就他手下那三万兵马,竟然也敢来掺和这摊子事情。
如今落得个被围香城,与国内失联的下场,真真是活该。
不过也正好,西川国内空虚,给了自己趁虚而入的机会。
‘此次,必要击破西川国,为我南诏夺下这两千里基业。’
赵长卿目光看着远方,仿佛透过了平原,见到了那一座座臣服在自己身下,插上了南诏旗帜的城池。
“殿下,斥候来报,前方东北三十里处,有一座西川国的县城。”
正在这时,一个侍卫匆匆走了过来,对着花开运说了几句,随后这老将立刻走来汇报。
“是吗?这么快就找到了西川国的城池。”
赵长卿从飘远的思绪中回过神来,脸上依旧带着那习惯性的笑意,然后下令道:“既然如此,那就大军出发,先拣选一部精锐,随我攻破此城。”
说完,他看向花开运,说道:“老将军,我先带一部人马出发,剩下大部人马,就有老将军在后面带着跟上。大军后路,就托付给老将军了。”
花开运动时肃容道:“殿下放心,这些就交给老臣了。有臣在,定不让大军后入有失。”
赵长卿闻言,微微点头。
对于这位为国征战数十年的老将,他是相信对方能力的,绝不会让自己失望。
因此得了应诺后,他整理了下衣裳,然后翻身踏上战马,身后跟着数十亲卫,一挥马鞭道:“出发!”
前方一只已经整装戴甲的大军,听到指令,瞬间鱼贯而出,化为一道黑色长龙,向着东北而去。
神武五年六月十七日,南诏国大军借道高原,翻山越岭,奇袭西川国。
西川国守备空虚,面对来势汹汹的南诏大军,根本无力阻挡。
短短半月之间,就连丢二府,国都锦官城也被陷落。
一时之间,西川已现亡国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