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正是在他离去后不久,九月初十那天,陆渊正式点检锦官城外兵马,大阅诸军。
最后留了一支新编禁军,还有西川境内的郡府县兵,合计四万余人留守郡内之后。
他亲自领着剩下的八万禁军,以及随行的七万民夫,浩浩荡荡的就领兵北上,开往剑门关了。
九月二十日,陆渊率军抵达剑门关。汉中王乔康全亲自出城十里迎接,已臣礼相待。
次日,收到楚军大规模抵达了消息之后,周军稍稍试探了一下,确认敌人难缠后,立刻就派出了使者出使楚营。
“外臣拜见楚王。”
楚营内,被领进大帐后,周人使者恭敬地向陆渊行礼。
“如今你我两军相战,使者这时来营,所为何事?”
陆渊上下打量了下下方这个叫夏清玄的周军使者,只见对方是一个年约三十许的儒雅文士,不过温和外表之下,似乎还隐藏着一丝锋芒,气度颇为不凡。
夏清玄拱了拱手,郑重回道:“禀楚王,外臣此来,是与贵军议和,罢兵休战而来的。”
陆渊神情一动:“议和?”
虽然对于周国的选择早有猜测,但对方如此干脆利落,还是令他有些出乎意料。
“是的,就是议和。”
夏清玄点点头,然后坦然道:“此次我军南下,为的只是收复汉中失土,并无意与楚国争锋。如今汉中所失三府皆已收回,敝国目标也已达到,可谓功行圆满。
而楚国与周国之间,其实并无太大矛盾。
我周国已心满意足,不愿继续开战。大王新吞两郡,也须休养生息。
既然如此,你我双方何必再战,就此罢兵议和,岂不美哉?”
此话落下,营帐内在一旁就坐列席的汉中王乔康全,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
周国收复了失土,当然心满意足。
可对方开心之下,却就是汉中国丢失三府大半地盘的痛苦了。
只是如今仅剩二府的汉中国,实力就如西南夷那边的会川、弄栋这等小国,民不满三十万,兵不过三万。
就这点实力家底,已没了任何谈判筹码。
是以哪怕此时周人前来议和,打算将如今占据的汉中地盘造成既定事实,乔康全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无法多说什么。
而事实上,周人也根本没把他当回事。
先前据拥半郡的汉中国,还有些拉拢价值。
可如今龟缩回了西川,只剩下二府之地的汉中国,那就真的是可有可无了。
甚至在周国眼中,此时如风中浮萍的汉中国,或许过个一两月,就有可能直接被楚国给吞并,彻底覆亡了。
如此,这样一个覆亡在即的势力,还有什么在意的价值?
不仅是周国,事实上就连陆渊,对于汉中国也没多当回事了。
对方现在占有的两府之地,他是一定要收回来的。
已经弱小到如今的汉中国,再也没了作为周楚两国之间屏障缓冲的价值,楚国已经不需要对方了。
相比之下。
将剑门关这个西川门户掌握在自己手中,对陆渊的价值和意义才更大些。
不然将西川门户交给如此弱小的汉中国,他实在担心,什么时候周国又会再一次势如破竹,一口气杀进西川。
真那样的话,可就一下打在楚国七寸上了。
为了不令这种事情发生,他自然要早早的杜绝此事。
不过这都是以后才要去做的事情了。
而眼下,还是早点和周国议和,结束这场双方都不愿意开打的战争为要。
因此陆渊听到夏清玄的话后,脸上顿时露出笑容:“使者所言,甚得孤意。楚周两家……”
接下来,和睦而又暗藏锋芒,强硬而又包含妥协的对话,便在大帐中来回交锋了起来。
一直到将近日暮,经过数个时辰商谈,夏清玄和陆渊这边,总算就和谈的各种原则细节,达成了相对一致的认识。
于是见达成了目的之后,周清玄也很快告辞离去了。
等送走了他,大帐内的气氛也顿时一松,没先前那般紧张了。
楚国将领这边,大多带着些许喜意。
外出征战两年有余,纵然是他们这些闻战而喜的悍将,也多少如陆渊一样,心神有些疲惫了。
而此时能不与周国这种大敌开战,不用承受那巨大的死亡压力,自然令人开心。
唯一与周围气氛相悖的,也就只有彻彻底底被出卖了利益,成了输得不能再输的输家的乔康全了。
只是心中再是不甘愤怒,面对于自己而言,是个无法相抗的庞然大物的周楚两国,他也不敢发表什么不满。
甚至连脸上的神色,都要露出僵硬的喜色,尽量使自己溶于众人之中,显得不那么显眼突出。
但就算如此,在夏清玄走后,陆渊还是一眼看向了他,然后笑道:“汉中王,如今楚周已经罢兵议和,北地战事已消,汉中国也已然无忧了。
值此难得时刻,孤正好也有一事,想与你商量商量。
比如,移封……”
陆渊说到最后两字,语气陡然加重,神情也肃穆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