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第431章徐国入场(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431章徐国入场(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梁国割让一郡,用以换取徐国出兵相救的提议。

  在国都沦陷,生死存亡的危机下,这个提议,已经被梁国君臣通过了。

  只要徐国能出兵一百万,前来相救大梁,帮梁国保住大梁,或者说保不住后帮他们重建起新的第二道防线,即梁之后的山阳郡防线。

  那么梁国就愿意割让后方的青平郡,将此郡让给徐国,作为徐国在青州的第三郡地盘。

  嗯,这个青平郡在青州东北,处在徐、青、豫、荆四州交界,是实打实的边疆区域。

  人口也不多,一百七八十万的样子。

  而此郡的北面和东面,这是唐国疆域,对梁国来说,同样和敌国接壤。

  为了此郡安全,梁国在这里驻扎了三十万大军,此外还有五十万的徐国大军,在此驻防。

  从以上复杂的成分,不难看出,青平郡形势很恶劣,不仅面对着唐国这个外敌,同样还遭受着徐国的渗透。

  甚至可以说,青平郡内已经有不少府县,其实已经实质处于徐国的掌控之中了。

  梁国对这里的控制,并不严密,统治相当虚弱,一点也不稳固。

  要不是这个地盘,是阻挡梁国入侵青州,是屏蔽自己后方腹地的重要据点,梁国早就不想要了。

  更不会派出宝贵的兵力,安排在这边驻守。

  如今既然徐国有着扩张地盘的需求,而梁国自己,也有着对外求取援兵的需要,两边你情我愿,自然一拍即合。

  用一个已经半失控,被徐国初步渗透的边郡,换取徐国的百万援兵,怎么看都是一个极合算的事情。

  这样北边的窟窿,就能让徐国顶上去了。

  现在的梁国,应对一个楚国,几乎就要了整条老命了。

  实在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应对另一个疯狗一样的唐国。

  将青平郡这块鸡肋丢给徐国,然后让它去帮梁国抵抗唐国,帮助屏蔽梁国的东北边境,去和那条疯狗死磕。

  梁国自己,还能抽回青平郡的三十万边军,将之用到西边更为紧要的前线。

  现在的梁国,在经过一连串的损失后,兵力可是紧缺的很。

  大梁不管能否守住,都改变不了梁国因为此战,损失了上百万大军的事实。

  此战是赢是胜,已经没多大意义了。

  胜也好,败也好,如何在战后重新构筑西部防线,才是梁国的首要之务。

  若不能做成此事,那就算大梁保下来了,也没多大用处。

  因为你没兵力去守,即使大梁城上,依旧挂着梁国的旗,可这座城池,还能是梁国的吗?

  不过是任楚人予取予求罢了。

  甚至如果不能及时填好防线,别说大梁了,大梁后面的梁国诸郡,能否保住都是个问题。

  在丢失了大量地盘后,沦为了一般霸国的梁国,没了天下第一国的底蕴,弊端就在此时显露出来了。

  一般的霸国,哪怕独占了一州,人口也就两三千万。

  以这点底蕴,拼了命,也就弄出四五百万兵马来。

  如今梁国在东线填了百万人,南线又是百余万人,西线也是百余万人,合计才堪堪四百万兵马而已。

  可现在,楚国第二次北伐,西线大梁防区的一百二十万兵马,一波就被耗了个干净。

  梁国超过四分之一的兵力,就这么着没了。

  以其国力,以其人口,在没了这些兵力后,没个十年以上时间,不等国内孩童成长起来,根本就恢复不过来。

  可现在哪还有十年给他?

  所以说,这一波打击,就是实实在在,完全无法恢复的损失了。

  梁国的战争潜力,直接打空了四分之一。

  而他的防线,也出现了致命窟窿,急需新的力量填补。

  东平郡的三十万兵马,在这个时候,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可这三十万人,也只能解一时之渴,想要靠这点人马,搭建起新的西部防线,根本不可能。

  来个上百万人,才勉强足够。

  不过以梁国现状,哪还有上百万人给它抽掉。

  总不能再按上面说的,把那些十五岁以下,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小孩,给征集过来吧?

  以那些王公贵族的秉性,他们对此倒没多大心理负担,是能做得出这种没下限的事情的。

  但能做,也得管用啊。

  这种乌合之众组成的军队,真拉到战场上,怕到时候不仅没能稳固防线,反而使防线变得越发虚弱混乱,不堪一击了。

  于是,自求于内做不到,那也就只能求于外了。

  那徐国的百万大军,救援大梁,这只是一方面。

  借助对方的兵马,构筑新的西部防线,这才是真正的关键核心。

  而这两国达成利益交换后,陆渊的大梁攻略,顿时又增添了新的变数。

  在七月中旬,原本被楚军占据的梁郡东北部,顿时传来不好的消息。

  大批徐军入境,在当地梁人的配合下,驱逐了该区域的楚军,重新夺回了这一区域。

  大梁城外,徐军的旗帜出现。

  被楚军围困已久的大梁城,重新与外界取得的联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