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陛下!”
王承恩闻言,立刻从箱子中的角落里,拿出一摞子整整齐齐的奏折,显然这些都是经过锦衣卫确认后的。
还好,只有三十多本!
心中低语一声,朱由检居然在四五百本和三十多本之间感到了满足。
随着王承恩的指挥,立刻就有小太监离开宫中,向户部行去。
虽然宫中也有能算账的小太监,只是这种为国拨款的事情,最好的方法还是要走户部。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宫中的太监和宫女实在是少了很多。
经过王承恩先后两次的清理,宫中之人已经所剩不多,现在想要在调人过来,显然会影响其他地方的运转。
“挨个给朕念念吧,看看都哪里缺钱,缺粮!”
朱由检缓缓依靠在龙椅上,双目微闭后,听着王承恩的汇报。
“陛下,第一个是山西布政使司上奏,因今年赤地千里,又有雪灾为祸,致使百姓苦不堪言流离失所……如此微臣请奏陛下,希望陛下可以点拨十万三千两白银。从南方各省采购粮食运往山西!”
“十万三千两?”朱由检自语一声,也没有多说,便听起了第二个奏折。
这些奏折都是经过锦衣卫探查,完全属实的折子,所以真正需要确定的并不是该不该拨款,而是该拨款多少,又要用什么办法才能保证百姓能拿到朝廷的钱粮?
而不是这些钱到了下面,一层层剥削之后,仅剩千百两银子在分发给数十万人。
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在华夏的历史上,十万两,几十万两,甚至是上百万两的白银拨款下去,那绝对是夏天里的美女,遇见了狼群。
所以拨款这种事看似简单,实则也需要仔细计较一番才行。
“辽东总督王之臣奏请陛下拨款五十六万两,弥补士兵军饷……”
“山东布政使请奏陛下拨款十五万两……”
“陕西布政使请奏拨款二十一万两……”
…………
一本本奏折,上面清晰的写出了现在的大明朝的危机,其中嗷嗷待哺的百姓更是数以百万计,而辽东,大同等九边的军饷也都是当务之急。
如此朱由检也彻底没了开始的喜悦,反而眉头紧锁的发现,自己这抄家所得的千万两白银,好像并不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
因为仅凭这些奏折上面的需求,就要掏出去四五百万两之多。
而这还只是经过确认的一小部分奏折,其中没有确认的谁又知道还有多少?
钱可不是这么花的!
否则朕的计划又该如何执行?
看来还是先要缕清轻重,看出先后才能决定了。
民为重,君为轻,既然如此那就先给陕西,山西,山东这些受灾的地方拨款买粮,再由亲信之人前去赈灾。
至于辽东和大同等九边这些,军饷可以适当拨款,但不能太多,否则凭那些蛀虫的作风,怕是都要进了他们的腰包。
而且也要派人去亲自监督才行了。
心中五味杂陈的朱由检,也不得不仔细想着现在的大明国情,再以国情适当的拨款和进行针对性的安排。
一条条计划在脑海中逐渐成型,直至户部的官员赶来,朱由检才一双龙目看向几人。
“给朕挑选出重复奏折,在统计这里的所需银两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