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出去的礼物,自然没有收回来的道理。陆雨晨并不接信封,却对康威廉说道:“记者先生到了《泰晤士报,一样可以写文章。”
于是,康威廉坦然收回信封,表示一定要认真写几篇公正客观的好文章,帮助英国人更好地认识中国。
霍华德却感慨道:“康先生洞悉政局,即将赴任《泰晤士报,却第一个赶来采访我们,真是一个有心人。”
康威廉哈哈大笑,说道:“什么有心人,不过是出身平民,想拼搏一番,混个贵族头衔罢了。《泰晤士报销量更大,读者更多,内容也更加精良。我去《泰晤士报,总归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这话说得坦诚而露骨,令陆雨晨想起了英国驻广州领事阿礼国。康威廉与阿礼国一样,都出身于平民,才华出众,刻苦努力,在各自领域小有成就。
他们靠的是个人的努力,却也离不开国家制度的支持。国家为之提供上升通道,平民亦可建功立业,进而晋升为贵族。由此可见英国之强,不仅在于工业,还在于文化制度。
陆雨晨颇受触动,觉得康威廉颇有见识,向他请教当前的英国政局。康威廉亦知无不言,把自己对当前英国政局的认识和盘托出。
唐约翰说,当前这任内阁人才济济,首相是阿伯丁伯爵,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任财政大臣,帕麦斯顿任内政大臣,就连约翰·罗素勋爵也担任了下院议长。
这届内阁,因为吸收了皮尔派、辉格党和激进派三大派系,又被称为联合内阁。维多利亚女王对此表示热烈的欢迎,说联合政府的成立“实现了国家和我们自己的最大愿望。”
其实不然,首相阿伯丁伯爵虽是皮尔派的领袖,却沉默寡言、性格暗弱,更合适担任学者,而非首相。
格莱斯顿不失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却秉持自由主义立场,做事稍显理想主义。他还年轻,若再加以历练,磨掉身上的锐气,必将成为一个合格的首相,甚至有望成为最伟大的首相。
帕麦斯顿就更不必说了,在政坛上非常活跃。这家伙极其好战,唯恐天下不乱。维多利亚女王和丈夫吉尔伯特亲王都很讨厌他,却并不能抹杀他日益高涨的声望。
约翰·罗素勋爵一直想当首相,却被阿伯丁伯爵抢了先。阿伯丁向他示好,请他兼任外交大臣。罗素勋爵拒绝了阿伯丁伸出的橄榄枝,专心担任下院议长。
英国议院分为上下两个议院,上议院多为贵族,下议院多为平民。随着英国资产阶级的崛起,上议院的权力不断削减,下议院的权力不断强化。
罗素担任下议院长,有很多机会对付阿伯丁伯爵。在克里米亚局势紧张之际,这样的机会多的是。譬如,怂恿议员对内阁提出不信任案。
罗素拒绝担任外交大臣,阿伯丁首相只得改让维利尔斯担任外交大臣。维利尔斯深受帕麦斯顿影响,而帕麦斯顿正是罗素的政敌。
所以,康威廉总结道:“阿伯丁组织联合内阁,起初受到政界的欢迎,期待联合内阁能够弥合各党派之间的争议。
“但事情正在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阿伯丁不是一个强势的首相,而格莱斯顿、帕麦斯顿、罗素等人都是一等一的政治家,各怀己见,各执野心。
“阿伯丁无力驾驭这些同僚,也无意使他们屈从于自己的意志。他竭尽全力想要避免克里米亚战争,帕麦斯顿却一心想要挑起战争。用不了多久,唐宁街又有好戏看了。”
陆雨晨在旅途当中,已经做过英国政坛的功课,或通过报纸,或通过英国商人之口,却都如雾里看花,不如康威廉讲得透澈。
陆雨晨虽不知道唐宁街是英国首相的官邸所在,却猜想那一定是个要紧的地方,不是首相官邸,就是内阁、议会驻地。
他并不对此发问,反而问康威廉道:“康先生,依你看,下步英国政局将有何种变化?”
康威廉故作谦虚,说道:“我一个报纸记者,能有什么见识,哪还能预测英国政局?”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