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清末的法师> 第1118章 这年头,哪都乱(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118章 这年头,哪都乱(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李光宗不是耳根子软的人。

  不是别人求几句,他就抹不开面子拒绝,巴巴的帮忙。

  他有他的目的。

  他给赵传薪讲述白朗其人其事。

  白朗和这个时代许多人一样,算是被逼上梁山。

  他是河南人,原名不叫白朗,具体叫什么,到最后也没个定论。

  反正大家现在都叫他白朗。

  白朗家不算大富大贵,但吃喝不愁。

  他性情豪爽,仗义疏财,有点像宋江。

  这便在穷苦百姓中具备了领袖的气质。

  于是,他在老家那边有了些名声,能够服众。

  他所在的大刘村,王姓为大。

  同一个村的人,难免产生龃龉。

  王家人多,仗势欺人,动辄十几人打他一个。

  久而久之,他打不过王家人,便尽力结交朋友。

  谁还不会拉帮结派呢?

  当地多山路,那些沟壑纵横崎岖不平的小路上,经常有土匪出没。

  当人们碰上土匪,白朗敢于挺身而出,给车夫保护,为别人开道。

  有时候,他为人出头还会挨一顿毒打。

  这种为别人排忧解难急公好义的性子,让他声誉日隆,许多做生意的车队加入白朗队伍当中,让他逐渐坐大。

  大家管他叫“官大哥”。

  当地有个地主,名叫王岐。

  08年,白朗又一次与王家发生口角。

  平时欺负白朗的王家人召集了二十多人,想要像往常那样围殴白朗。

  熟料,此时的白朗已经不是当初的白朗了。

  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呼呼啦啦几十号人涌入大刘村,将王家围的水泄不通。

  王岐一看,怂了,赶紧吩咐人关门。

  打不过,真的打不过了。

  关门后,王岐咽不下这口气,就让族中八十岁长者王真出去交涉。

  八十岁老汉王真,在村里也是有名望的长者。

  这老汉要是乖乖认怂道歉也就罢了,偏偏他仗着自己年岁高,和王家积压的威望和白朗呛了起来。

  白朗心想,今时非比往日,你王家安敢欺我?

  当即,他推了王真一把。

  王真八十岁了,骨质疏松,脏器虚弱,摔倒在地后,没多久死去。

  王家贿买县官,抓捕白朗入狱。

  狱中,被买通的狱卒将他吊起来狠抽。

  一年牢狱之刑中,白朗遭老罪了。

  为了把他弄出来,家人倾家荡产。

  又恶了王家,白朗无法在当地安身立命,只好离开。

  出狱后,他就想进山去做蹚将。

  土匪在各地名称不同,山东叫响马,关外叫绺子,而这里叫蹚将。

  清末多灾多难,百姓活不下去就进山当土匪。

  蹚将原本是蹚匠,形容跑腿的匠人。

  这些匠人落草为寇,百姓就管他们叫蹚将。

  但白朗家人不同意他入山做蹚将,好劝歹劝,白朗只好打消念头,找了个养马的活计。

  他去的时候,带了一匹好马,剽悍俊美。

  到了地方后,结果那地主富户起了贪念,仗着人多势众,强行用自己的一匹老红马,换了白朗的好马。

  换了谁也得气炸了!

  不但如此,地主反而还要白朗倒找他50两银子。

  白朗快气死了,牵着老红马回家,忍气吞声。

  这还不算完,对方居然带着看家护院的打手,去白朗家将老红马也抢走。

  这便欺人太甚!

  又逢宣统二年,官兵以莫须有罪名抢了白朗家财,给他姐姐安插个沟通土匪的罪名抄家。

  至此,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白朗直接落草为寇。

  去你麻痹的,这世道,根本没有好人的活路。

  当地谚语:想当官,去拉杆;嫌官小,人马少。快枪一拉栓,银元两三千;清早去拉杆,到晚便是官。

  拉杆就是聚众为匪,聚啸劫掠。

  可见,当地人都活不下去了,落草为寇之心人皆有之。

  扳不倒葫芦洒不了油。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白朗当了土匪。

  他先将当初害他的王家给端了,把狱卒给弄死,讹他马的那户地主也给血洗了。

  白朗有手段,各种际遇下,队伍逐渐扩大。

  打家劫舍,偶尔也济贫。

  但是他手里枪少,土炮和大刀多,还没成气候。

  这时候,改朝换代了。

  袁慰亭上位,开始“削藩”,让各地地方裁军。

  许多地方当兵的,本来就不是好人,三教九流,还有招安的土匪。

  现在裁军,没什么可干,就去投奔白朗。

  这伙人也不白来,还带着枪呢。

  白朗腰杆子一下硬了起来。

  改朝换代,口号喊的响亮,民-主了,共-和了。

  可你猜怎么着?

  百姓发现和前清没啥区别,当局一穷二白,该收的税赋一分没少,或许还变本加厉呢,该吃不上饭的照样吃不上饭。

  白朗势力最大,这些吃不上饭的汹涌投奔白朗。

  刚改朝换代,局势不稳,当地官府对白朗等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半默许情况下,白朗队伍迅速膨胀。

  袁慰亭生于河南,在当地有个老铁,名叫张镇芳。

  鸡犬升天之下,张镇芳也站起来了。

  袁慰亭就让他去剿匪。

  张镇芳歪点子不少,学着关外张作-霖那一套,打着招安的幌子,诱骗各路蹚将进城,说是十个人让你做排长,手底下一百个人让你当连长……

  等这些人一进城,关门打狗。

  白朗不吃张镇芳那一套,没去,躲过一劫。

  同时也算是看明白了,袁慰亭不是啥好玩意儿。

  去他娘的,继续干。

  而且,各路蹚将都被张镇芳给灭了,就剩白朗一家独大。

  白朗暂避锋芒,悄悄发展,化整为零,绑地主吃大户劫火车啥都干。

  并且还吸收了其余被灭蹚将的残余部队。

  有人来投,先发大洋。

  后来孙公武他们闹腾。

  白朗见双方打起来了,觉得坐大的机会来了,就去联系黄兴。

  黄兴一见这人明事理,纳头就拜,是个能争取的,便发了两万大洋,给了几百杆枪。

  而且,孙公武委任白朗为湘鄂豫三省联军先锋司令,名头大的吓人。

  可白朗犹嫌不够大,自封为扶汉讨袁司令大都督,势要与北边拥兵自重的赵传薪齐名。

  不加都督头衔,不足以显威风。

  袁慰亭懵了。

  之前张镇芳告诉他,白朗等蹚将已经覆灭,怎么转眼又复活了?

  于是对张镇芳说:“限期三个月,势必剿灭白朗,否则别怪哥哥我不讲情面!”

  结果呢,孙公武他们声势很大,但雷声大雨点小,啥也不是,很快就灭火了。

  人家白朗却穿州过府,所过之处,有的地方衙门望风而逃,能抵挡的也不是白朗对手,三战三捷,白朗军士气大振。

  各地守军都是纸糊的,一打就破。

  白郎军不但能打,还能跑,一天窜一百三十里地。

  于是,张镇芳的军队吊在后面,死活撵不上白朗。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