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王满银和兰花特意请了天假,提着礼物直奔老岳父家。
虽然现在讲究新风尚,但两人还是决定按照老路数。
少安那边知道姐夫中午登门后,还特意托人割了半斤肉,而后请假作陪。新菌肥推广暂告一段落,他被安排到土特产门市部帮忙,现在轻松了许多,不用再去各村来回跑。
而且有王满银这层关系在,郭朝旺对他很看重。
聊了几句闲话,兰花凑到灶前帮母亲做饭。
少安则拿出一张稿纸,扭扭捏捏开口道:“姐夫,这是我写的,你帮着看一下,能不能给《黄原报》投稿!”
“啥,你要给报纸投稿?”听到这话,王满银吓一大跳,手中半碗水差点洒完。
少安在供销社工作大半年,这明显飘了呀,把自己之前的交代当成耳旁风……现在发表文章,要抠字眼的。
稍微一个词语不对,可能就会犯错误。
“嗯,这是郭主任布置的任务。他觉得上次我在县供销社做的推广经验报告很好,让给供销社的先进生产者也写一篇。我推辞不过,就试着写一下。但是有点把握不准,所以想先让你看看。如果没啥问题,我再拿给郭主任。”
少安谨慎的开口。
他当然记得姐夫的吩咐,而且这半年也多看到不少事情,所以内心里还带着几分忐忑的。
文章写好后,迟迟没有交上去。
听到是郭朝旺的安排,王满银倒松了口气,伸手接过稿纸。
前不久,供销社工人赵二喜成了先进生产者。
有人认为,这是由于他热爱本职工作,觉悟高……有人却认为,赵二喜平时爱管闲事,运气好……
两种看法,反映出两种立场……
整篇文章不过两三百个字,本着挑毛病的态度,王满银足足看了十分钟。
结果,愣是找不到任何毛病。
他禁不住扭头打量小舅子:难不成,自己无意中激发了少安的隐藏技能?
这篇文章写的四平八稳,但是非常正确!
原著里,小舅子经商天赋不错,却从未显示出有文字功底。现在看来,应该没找到机会发挥而已。
想想上次那个《用哲学观点解释论述乙醇的“同分异构体”》,王满银无比确信,小舅子的确对文字理解很强,而且头脑很灵活。
在这一点,原著中体现过多次。
倒是少安见他久久不吭声,心里有点发毛:“姐夫,是不是有啥问题?”
“没有,写的很好。能不能发表两说,不过肯定没问题。”
“那我就放心了……”少安松了口气。
对于姐夫的话,他还是很信服的。
顿了顿,王满银又叮嘱道:“不过少安,伱在供销社上班挺好,以后尽量不要再写文章了。”
“我晓得,这回也是郭主任布置的任务。”孙少安点点头。
得知王满银登门,快到中午时,孙玉亭两口子也来了,顺便还带着家里的两个孩子。
看到两个孩子脏兮兮的模样,王满银很无语。
这两口子自家日子过成烂包,孩子也不好好管,倒对村里的事情挺积极。而且瞧这模样,明显把老岳父家当成免费食堂。
不过事关老丈人,王满银自然没打算说什么,只要他们不惹到自己就行。
如果真做的太过分,少安一个人就能收拾了。毕竟西北锤王的称号不是白给。
之前贺凤英骂岳母时,就被少安打的鼻子直淌血。
其实被打过一次后,孙玉亭两口子就对少安有点怯火。加上少安去供销社上班,他们更比往日收敛了不少,平时也能和和气气和大哥嫂子说话了。
所以中午这顿饭显得波澜不惊。
两口子除了吃相有点难看外,也没闹什么幺蛾子。
下午王满银和兰花返回时,孙玉厚特意装了半袋子红枣,让带回去。
知道是老岳父的一番心意,王满银推辞几次就收下了。
双水村庙坪长有一片密密麻麻的枣树林,过去都属金家湾的,合作化后就成全村人的财产。每到八月十五前后,村里就会组织打枣,完事儿分给各家。
对此,王满银有些纳闷。现在各种风刮,为什么双水村这片枣林能够完好的保存下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田福军的原因。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